关爱生命|保护自然

2022-04-04

人类的生存是因为依附于大自然而充盈着跳动的脉搏。因此我们对大自然要具有感恩心、尊重心,建造和谐自由的环境。

佛教中,首先提出“依正不二”的思想。所谓“依正”,即依报和正报。

正报,指众生乃至诸佛,是生命的主体;依报,指生命主体所依赖的国土,即生存环境。正报和依报相互依存,难以分割。《经藏略义》云:“风依天空水依风,大地依水人依地。”对生命与环境相互依存的关系作了最好的诠释。

其次,地球如同人类的母亲一般,无私地孕育着每个生命,它的宁静详和滋润着人类的心灵。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骚客因春日的姹紫嫣红而灵感怦然,为炎夏中知了高鸣而童心大发,静听秋夜秋虫欢吟,欢呼冬晨白雪傲梅……它们给了人类诗意的瞬间,也给了人们无以名状的感动。

而近几百年来,科技的迅速发展大幅度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却也让这位地球“母亲”不堪重负。仅在二十世纪,全球的热带雨林保有量就减少了百分之五十。人们的生活中也不断涌现出一系列新名词: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昔日“蓝蓝的天上白云飘,青青草地马儿跑”之美景,如今只能成为一场美丽的梦。怀着“感恩”大自然的心,不仅为一切生命而珍惜它,更是为了表达这份“感恩”的心来回报它,让母亲——大自然,回到原先的年轻和美丽。

再者,怀着“尊重”的心善待大自然。我们的大自然母亲已经在地球上存在了四十五亿年,是人类存在时间的两万两千五百倍。大自然母亲并不在是否乎被尊重,因为人类尊重大自然决定的是人类自己的命运。因此,只要以感恩心、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才能营造一个相互依存、和谐自由的环境。

佛教超越了有情世间互相尊重平等的观念。《大方广佛华严经》云:“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表明不仅生命情识具有佛性,且山川、草木、瓦石等都具有佛性。所谓“一佛成道,观见法界,草木国土,悉皆成佛。”因此,佛教文化提倡善待大自然,且保持大平等的慈怀。《梵网经菩萨戒本》云:“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风,是我本体……”与道家“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同体”的观念异曲同唱,殊途同归。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自然界必恩赐青山、绿水、骄阳,人生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快乐。

 

责编|演修

文章|道应

图片|大行

编辑|唐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