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僧感悟|只缘身在此山中

2022-04-11

叔本华在《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里开宗明义地说:世界是我的表象。人们眼中的世界,只是人经过感官的处理加工,被人所感知到的,而远非客观真实的世界。是故,别人的生活发生了什么,正在经历着怎样的波折和磨难,站在自我立场的个体,所看见的只是表象而已。

信息时代,网络消息更新速度飞快,整个互联网环境,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化。2021年度百大UP主“小约翰可汗”说:所有人都在践踏所有人。生活在现今网络时代,点开一条热搜,一个话题,几乎每条火热的微博下面,都有人在吵架,都有人在谩骂,都有人在党同伐异,吵架的理由五花八门,地域、性别、疫情、战争、偶像……一切都能成为吵起来的导火索。在这个越来越浮躁的社会里,人人都是易燃易爆品。

关于网络舆论的时效。上一秒可能在这件事里心酸难过,第二天首页的新消息又会吸引你的注意力,昨天的新闻?可能只有少数人记得。在社交平台发言,人们更是隔着一层屏幕,说话随心所欲,不考虑后果,没有人会想今天的无心一句话,会给他人带来多大的伤害。

佛法告诉我们,人们通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分别感知到色、声、香、味、触、法六境,而认知到的外部世界,并非真实存在,而只是一种虚幻。正如《金刚经》里的那句名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金刚经》从各个角度帮人破除对“相”的执念,因而经文的核心就是破相。把所有的相都破除了,破除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心里就没有了妄见和执念,用智慧对待这个世界。

休谟的《人性论》探讨的是人性。但问题是,首先必须有“人”才有所谓的人性。那么,“人”到底存不存在呢?休谟不但怀疑“我”的同一性与一贯性,就连因果关系、因缘和合也一并都怀疑着。 在休谟看来,“我”只是一团不断生灭变化的知觉。同样,康德也认为人的认知很不可靠,许多被认为是客观的东西,其实都是主观的。 他说:人的认识是从经验出发,结合人的理性能力,但人只能认识到世界的表现,而不能透过表现认识世界,也就是人不能认识世界的本身。每一个人都戴着一副有色眼镜,从摇篮到坟墓,永远也摘不下来;因此,人根本无法认识事物的真相。

鲁迅先生有句话:“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这就是人性的真相。

《礼记》云:“君子约言,小人先言。”意思是君子说话小心谨慎,小人说话妄言妄语。不了解事情真相,在没弄清事实前不要乱下结论。他的经历你没有经历过,他的感受你无法体会,所以我们都没有资格去评价别人。就像曹雪芹说:“真亦假时假亦真,无为有处有还无。”不了解他人,就不要轻易指点江山,蛮横责难。每个人因立场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很难感同身受对方的处境。我们更应该要学会欣赏和悲悯,学会善待他人。

苏东坡《题西林壁》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句远近高低各不同阐明了人的视角不同,看到的结果不一样。在生活中,很多事情你看到了,其实不是那样的;更多只是一个角度、一个观念的问题。

千人千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人都是自己故事里的主角。不管故事是平淡无奇,还是曲折坎坷,每个人都演绎出人生不同的故事,或悲伤或幸福。你所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相,不要轻易指责他人。懂得谦恭让步相互理解才是大智慧,能看到他人的不容易,才能得到对方的尊重和信任。

 

 

责编|演修       

文章|学梵

图片|大行

编辑|唐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