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僧感悟 | 得知千载上 正赖古人书

2022-05-03

得知千载上  正赖古人书

                  研二班 悟贤

林语堂说过:“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以时间和空间而言,是受着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锢的。”因此读书影响的,是一个人的认知和看待问题的方式。

在这世界上,每个人的阅历和见识不同,自然也导致了各自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一个不爱读书的人,三观的形成很单一,一般由父母、老师和朋友的影响,慢慢开始形成。而爱好读书的人,三观丰富立体,能够包容世界的多元,以及每一个人不同的认知风格。因此读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比如,佛学读多了,慢慢会变得心明眼亮,善解实相;哲学读多了,慢慢会变得条理清晰,善于追问;历史读多了,慢慢会变得自由旷达,善于自省。一个人读过的书,会在行住坐卧、举手投足间所流露。因为人生没有白读的书,每一页都藏在认知中。

人们常认为读书改变命运,但我认为读书首先改变的一定是我们的认知。一个人读的书多了,越能懂得这个世界没有绝对;读的书广了,越能接受别人不同的三观,及其衍生出来的思考方式。因为这世界不是非黑即白,只是我们站在自我的固定思维中,用固有的主观意识去评判、揣测。究其实,对错好坏不过是在相对环境下做出的判断而已,不适应于普遍性原则。当书开始读的足够多、足够广时,自然而然就会明白,人生其实并非只有一种答案,会打心底里尊重各种见解。

钱钟书先生说过:“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只是个邮差。”确实,不去读书就是一个邮差,风景过眼就忘,就算踏破铁鞋又有什么用处呢?北京、西安、洛阳等历朝古都,如果少了学识的浸润,它们只是一个个耳中熟悉又眼里陌生的地名。正因为有了文化的照耀,它们才不被时间风化成标本,而是有了成百上千年的生命。读书,不仅仅能让现实的旅行更加丰富,更重要的是能拓宽眼界,不断超越主观的认知过程。在书中与古今智者交流,借助他们宽阔的视角,将我们带到浩瀚的天地,认识不一样的世界。出身决定了人生的下限,但读书一定决定了人生的上限。在你无法到达的地方,文字将载你过去;在你无法经历的人生,书籍将带你相遇。那些读过的书,终将带你找到真理,处理现实,指导观念。

这世上本就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完全一致的观念。知识越狭隘的人,总是站在自我立场,质疑和否定别人;而知识面越广的人,越懂得求同存异,更能理解和尊重差异。如康德所说:“我尊重任何一个独立的灵魂,虽然有些我并不认可,但我可以尽可能地去理解。”因此书读的多了,知识面广了,越能接受并包容一切差异性,而不会大惊小怪的质疑与己相陌生的领域,在特立独行的同时又能海纳百川。

特别喜欢杨绛在《读书苦乐》中的一句话:“读书就好比到世界上最杰出的人家里去串门。”确实,与世界上最杰出的伟人交流,能让人思想独立、眼光独到。摆脱鄙俗与顽固,感知多元世界,理解众生百态。因此读书与不读书的人,拥有的注定是两种不同人生。

 

责编|演修

文章|悟贤

图片|大行

编辑|唐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