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诗词鉴赏》一一三

2022-11-21

西江月·宿塘沽旅馆

李叔同

(二月杪,整装南下,第一夜宿塘沽旅馆。长夜漫漫,孤灯如豆,填《西江月》一阕。)

残漏惊人梦里,孤灯对景成双。前尘渺渺几思量,只道人归是谎。

谁说春宵苦短,算来竟比年长。海风吹起夜潮狂,怎把新愁吹涨?

【背景】

本词写于1901年二月杪(miǎo,末端),初见于《辛丑北征泪墨》一文中。李叔同在天津小住二十几日后,因无法前往河南省亲,无奈之下只得返沪。此词在塘沽等待登舟之时所作。根据中国佛教协会编的《弘一法师》文集所载,此词文前有题序,即如上载。

【鉴赏】

这首词是李叔同写于准备返沪,“整装南下”并在登舟的前一天晚上,所住地点为“塘沽旅馆”。而李叔同从上海返津上岸之时,当天晚上也是“夜泊塘沽”,当天写就两首诗,两首诗所写的意境,与这首《西江月》词竟是何等相似,诸如“春来春去奈愁何,流光一霎催人老”、“月似解人离别苦,清光减作一钩斜”。不过在第二首诗里,提到了“新鬼故鬼鸣喧哗,野火燐燐树影遮”,正如作者在《辛丑北征泪墨》中所说:“途经大沽品,沿岸残垒败灶,不堪极目。”对当时天津所遭受的劫难予以了描绘与揭露,这些内容也是本词中所缺少的。料想作者在津二十余日里,所见惨景已是司空见惯,而此时登舟之际,对现实生活的失望与怅惘,似乎已塞满脑绪了。

在上阕中,作者写到了彻底难眠,思前想后的孤寂心情,故而突出一个“孤”字。在晚清社会里,在那个用电还没有普及的年代里,人们在夜晚里往往只能与油灯相伴,“长夜漫漫,孤灯如豆”,这已是家常便饭,故而总会浮想出许多念想,抑或写出许多传世经久的诗文佳作。在这样的长夜里,窗外漆黑一片,有海风以及渐涨的浪潮;而屋内惟余孤灯与独影相对,久久难以入眠,一直持续到东方发白之时。

在辗转反侧的情境之下,作者想到了“前尘”——也就是自已二十余年的生活历程,得出的结论竟是“渺渺”而毫无头绪,似乎是空活了这些年。对于生命,自已无力把持,只好得过且过,因而所有的诺言盟誓皆只能归于善意的谎言,最终均无法兑现。

下阕是上阕内容的延续,重点突出一个“苦”字。从时间上说,此时正处于1901年的二月末,此时无论大江南北,均是春暖花开之时。然而在此时词人却快乐不起来,因为心中有牵挂,有牵挂就必然为“苦”,故而“春宵苦短”,在这苦短之宵竟有度日如年之感。无奈之时,词人只能将心念转移至了窗外,此时海风渐紧,潮水渐涨,词人的“苦”也与它们共涨,从而直截将词人归心似箭的心境烘托出来。天津虽然是李叔的故乡,然而此时亲眷均在上海,当准备登舟返沪之际,在塘沽里小旅馆里需要再住一宿,那将是多么的煎熬与无奈!而恰在此时,李叔同一生所经历的那种难以名状之“苦”,又与何人诉说?大约只有海风与狂潮能体会一二吧!

 

【注释】

①西江月:唐教坊曲名,后为词牌名,又名“白蘋香”“步虚词”“江月令”等。唐五代词本为平仄韵异部间协,宋以后词则上下阕各用两平韵,末转仄韵,例须同部,以柳永《西江月·凤额绣帘高卷》为正体,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一叶韵。此外还有一些变体,以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为代表。

②残漏:漏,漏壶,古时计时器具,古时以漏壶滴水计时。残漏是指天将破晓。戎昱《杭州腊夜》:“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③孤灯对景:即“孤灯对影”,景为影的本字。

④前尘:指过去之事。佛家称妄心前现的六尘境。《楞严经》卷一:“佛告阿难:此是尘妄相想,惑汝真性。”

⑤春宵苦短:指时光短暂。语出白居易《长恨歌》:“春宵苦短日高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