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文选|浅谈对《法华经》中诸法实相思想的认识

2022-11-30

学佛行人皆知,诸法实相乃是佛教的根本义理,同时也是大乘佛法的印证标准,如《三藏法数》卷四云:“盖如来所说诸大乘经,皆以实相理,印定其说。外道不能杂天魔不能破。若有实相印,则是佛说;若无实相印,则是魔说”。另外 《法华经·方便品》也说到:“无量众所尊,为说实相印”。天台宗的祖师依据佛陀所说的教典建立天台教观,自然离不开诸法实相。而作为天台宗所依的根本经典,有“经中之王”之誉的《法华经》主要阐述的其实正是诸法实相的思想。

记得最初出家的时候就非常喜欢读诵《法华经》,然而对于经文的义理却是一点也不理解。读了佛学院后,经常在一些祖师大德的论述及一些佛学杂志上见到引用《法华经》中“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即开示众生,令其悟入佛之知见”之类的话。然而仍不甚明了,佛之知见究竟为何?直至学习了《法华经》之后才知道,“佛之知见”其实就是诸法实相。

诸法实相出自《方便品》,经文云:“止,舍利弗!不须复说。所以者何?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难解之法。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这是因为佛陀受舍利弗之请讲说《法华经》时佛陀所说的一番话。佛陀最初自赞佛之权实二智,然而莫后却让舍利弗“不需复说”。这是因为佛陀所证得的稀有难解之法,非凡情、二乘、乃至菩萨所能测知,唯有亲证此诸法实相的十方诸佛才能够究竟了知。

那么什么是诸法实相呢?诸法就是指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实相就是指万事万物的根本原理,这是佛陀所亲证的。佛陀将其所成就的最高智慧、最高境界的真实之相也就是全面认识与把握宇宙万法的真实之相从十个方面来阐述,将诸法的总别之相概括为十如是。如,为“不异义”;是,为“无非'义。十如是就是说宇宙万事万物虽多,然而不外乎十法界四圣六凡依正因果等法,总括起来无不具足如是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本末等事相,及究竟平等的理性。其中:如是相,指世间万物相貌各别而言;如是性,指万物各有其不同的特征;如是体,指万物的本质;如是力:指万物的功能;如是作,指万物的造作势力;如是因,能够招感果报直接原因;如是缘,即助因感果的间接原因;如是果,由习因所引生等流果;如是报,由善恶业所感得的异熟果;如是本末究竟等,是贯通前九法的原理,指从本相到末报究竟平等一如。

在《法华玄义》之中,智者大师为了更好的从十如是来体现诸法实相的具体内容,进一步阐明十如是与三谛的统一圆融,提出了“三转十如”之说。就是以三种不同的方式来读十如是的相关内容。第一种是空转,读成“是相如……是本末究竟等如”,表示的是诸法本来空寂、如如不动的境界;第二种是假转,读成“如是相……如是本末究竟等”,表示的是诸法的差别之相;第三种是中转,读成“相如是……本末究竟如是”,表示的是超越了空假的中道实相的妙理。

其实,通过世尊所讲的十如是与智者大师对十如是的三种解读,我们可以看出诸法实相指的就是如中观所说的一切诸法解释因缘和合所生,其本性空寂,然而并不等同于不存在,只是暂时假名安立的道理。

以上是根据经文的理解。关于诸法实相,个人认为还可以有如下理解:

首先,诸法实相可以理解为人人本具、个个不无之圆觉妙心、灵明觉性,也就是众生本具之佛性。释迦世尊初成正觉的时候,就曾经在《华严经》中说道:“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若离妄想执著,一切智、自然智,即得现前。” 众生与诸佛,在心性上都是平等一如,没有差别的。众生因为迷失心性 ,所以在生死苦海中轮回不息;诸佛因为亲证诸法实相之妙理,所以安住于涅槃常乐我净的殊胜境界。众生与佛之间迷悟虽然有差别,但是心性是没有差别的。所以《华严经》中说:“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而我们前面也已经提到释迦文佛之所以出现世间的大事因缘,就是为了开示众生,令他们悟入佛之知见。佛之知见是什么,就是诸法实相,就是众生本具之佛性。佛性与诸法实相都只是佛之知见的异名而已。而亲证诸法实相,不仅仅是诸佛的大事因缘,更是每一个学佛之人的大事因缘。

其次,诸法的当下就是实相。这一点其实通过上面十如是的叙述就可以看出来了。诸法与实相之间的关系是不相违背的,圆融无碍的。只是因为我们自己有执着之心,所以才会认为诸法与实相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的。古语有谓:“一色一香,无非中道。”苏轼也曾经说过:“溪声尽是广场舌,山色无非清净身。” 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如此等等,都是诸法即实相的具体表述。而佛陀之所以在《法华经》中开权显实、会三归一、以种种譬喻言辞而显示唯一佛乘,而宣示诸法实相的妙理。并非是说佛陀就是为了显示《法华经》的最高地位而将声闻法与菩萨法与一佛乘想对立起来,同时也没有否定或贬低自己以前的教法的意思。其根本目的只是为了破除众生的执着,破除声闻法与菩萨法的对立,所以才说唯有一佛乘,令当时的声闻众与菩萨众了知自己决定成佛。而我们现今的许多学佛之人,往往根据自己的知见而曲解了佛陀的本意,学习佛法之时往往会认为自己所学习的宗派、自己所修行的法门是最殊胜的,从而产生了法门与宗派之间的对立 ,甚至是南传与汉传的对立。前一阵子看《中国佛学思潮史》,里面的作者也曾经提到,智者大师最初判教的本意并非是将世尊的教法做高下深浅之分,只是为了方便学人修学有次第而已。而后世学人因为不解大师本意,往往努力将自己的宗派抬到圆教的地位,却致使阿含教典湮没一千多年无人问讯。

再则,既然诸法实相是佛陀所亲证,唯佛与佛方能究竟明了的。那么就是说诸法实相这个词语包括世尊所说的十如是其实也是假名安立的,只是世尊为了度化众生的方便而借助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所证悟的境界而已。诸佛所亲证的诸法实相的境界是离言绝虑,无法用语言文字相来表达的,如果落入言诠,开口即是错,就与道相违背了,毕竟语言文字是有其局限性的。在禅宗的公案里,佛陀入灭之前,文殊菩萨请佛陀讲法,佛陀也曾说自己四十九年以来未曾说一法。既然如此,我们在学习经教的时候就不能够太过执着于语言文字相,因为虽然说经教是理事理事各臻其极,但这毕竟是佛陀所亲证的现量之境,并非我们自己内心所显法出来的。如果说我们一味执着于经教就容易迷失于耕耘的过程,陷于局部理解的泥潭,不能自拔,而忽略了最终的结果,这样岂就容易事与愿违,得不偿失了。而唯有以经教为媒介,真实的从心性上下功夫,解行并进才能真正体证到诸法实相。

《楞严经》云:“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在学习佛法的道路上,完全没有必要要执着于某一宗一派,合适自己的修行法门才是最好的。修行,其实就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学习佛法是手段,而亲证实相则是结果。我们平日学习经教的点滴积累到最终的解脱成佛则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通过学习经教的循序渐进,不断积累、坚持不懈,最终有希望能够亲证诸法实相,趋入解脱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