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江问道”——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2023届毕业参学之旅圆满
2023-06-22
履红色印迹,访名山古刹,观山河锦绣,愿祖国繁荣。时值鸟语蝉鸣、莲蕊绽芳之际,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为增长学僧们的爱国爱教情怀,丰富地域人文认知,继承红色传统,分别由学院副教务长星月法师带领2021级男众预科班,院务办主任夏卫达、学管办主任慧智法师带领2019级本科班,副教务长智瀚法师带领2020级研究生班,与学院部分法师、职工组成2023届毕业参访团,于2023年6月12日至18日分赴四川、湖南、广东三地参访,进行了为期七天的参学之旅并为学院进行招生宣传。在缅怀先烈、参礼圣地的同时领略了祖国锦绣山河的大美风光。
参学开始前,学院于6月11日晚在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了参学见面会,舟山通达旅游公司张洪波先生及三个小组的领队分别对三条线路的行程安排进行了说明并强调了相关注意事项。学院副院长兼教务长能进法师作了发言,希望大家出行途中注意人生财产安全、饮食安全及形象安全。
乐山大佛山门
参访凌云寺
峨眉山山门
峨眉山华藏寺互赠礼品
峨眉山华藏寺金顶互赠礼品
峨眉山金顶
峨眉山金顶诵经
万年寺
万年寺诵经
互赠礼品
四川参访团一行在星月法师的带领下,于6月13日参访了中国最大的摩崖石刻造像,通高71米的弥勒坐像——乐山大佛及乐山凌云寺,感受到这尊刻于唐代的大佛始终屹立于南岷江畔,千年不老,静看日升月落、云卷云舒的淡定从容。6月14日至15日参访了有着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美誉的普贤菩萨道场——峨眉山,登金顶华藏寺,参礼十方普贤,看日出东方、云海翻涌;在万年寺,睹“无梁砖殿”之精妙,叹御赐三宝——御印、迦叶佛牙及贝叶经之难得;参观邓小平纪念室及其访峨眉山时住宿之床榻,追慕伟人风范;在报国寺,体验“会宗堂”三教融合之画卷,见证“脱纱七佛”之精绝;在伏虎寺,感受“布经林”栽树成林、瓦无积叶之无垢清净;在大佛禅院,体验建筑之恢弘、佛像之庄严,参加千僧斋供;在峨眉山佛学院,同叙宗门法谊、共话佛教教育。6月16至17日参访团一行抵达素有“天府之国”美誉的成都进行参访,在川西第一丛林——昭觉寺,礼清定法师舍利塔,瞻仰长老融通显密之德行;在成都动物园,观国宝大熊猫之憨态可掬及种种珍禽异兽,感悟众生平等、各随其性;在宽窄巷子,领略青黛砖瓦、四合院落的清代建筑风格;在十二桥烈士公墓,诵经默哀、缅怀先烈;在“都市丛林”——文殊院,瞻礼“空林二圣”——释迦佛及玄奘大师舍利,观康熙御笔“空林”真迹;在锦里古街,感受成都人民闲适惬意的人间烟火气息;看川剧演出,震撼于以脸谱展现情感之变脸特技。
报国寺
大佛禅院
与大佛禅院互赠礼品
与大佛禅院互赠礼品
四川之行,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参观邓小平纪念室及当年邓公在万年寺住宿的房间及床榻,当参访团一行了解到邓公于1980年以76周岁之高龄徒步登峨眉,无不为邓公老而弥坚之精神所感动;同时,也深深感激于邓公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及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为国家发展及佛教在新时代的繁荣昌盛所奠定的基础。在十二桥烈士公墓缅怀革命先烈,当参访团一行了解到在中国共产党建国之后,尚有杨伯恺、张大成、徐海东等共产党员,于渊、方智炯、徐茂森等民主人士及余天觉、毛英才等进步学生,为了国家、民族的解放事业而壮烈牺牲之时,深感中国共产党带领下的革命先烈为了国家、民族的解放事业而坚持革命、建立新中国的艰辛不易,在默哀诵经以祭奠36位烈士的同时,纷纷表示应当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应当正信正行、精进学修以报党和国家之深恩。参访团一行与峨眉山佛学院法师进行了深入交流,法源法师表示峨眉山与普陀山有着甚深因缘,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二十七参是观音菩萨,最后一参则是普贤菩萨,认为2021级预科班的毕业生一行选择普贤菩萨的道场峨眉山作为毕业参学之地,意义殊胜,代表着大家前一阶段的学修业已成就,鼓励毕业学僧在未来的修行之路上继续精进勇猛。
参访昭觉寺
昭觉寺绕佛
人民公园
文殊院
与文殊院互赠礼品
文殊院诵经
参访团的四川之行,分别受到了峨眉山佛教协会副会长、峨眉山佛学院常务副院长法源法师,华藏寺监院昌全法师,伏虎寺监院演照法师,凌云寺知客常智法师,峨眉山佛学院教务办主任道持法师、预科班班主任普赞法师、教务办离楚法师,文殊院知客思过法师等人的热情接待。
湖南参访团一行在夏卫达老师及慧智法师的带领下,于6月13日至14日参访了长沙及南岳,在麓山寺内的湖南佛学院交流佛教法谊、聆听长者开示;在橘子洲头,感受伟人诗词中的风华正茂、踌躇满志;在湖南省博物馆穿越时空,感受古人的风俗信仰和数千年历史文化之薪火;在南岳祝圣寺回顾台净兼弘、禅宗独尊之历史;在南岳佛道救难会历史展厅,感动于家国蒙难之际,南岳僧道舍身赴难、为国捐躯的爱国情怀;在南岳大庙,感受儒释道三教并尊之和谐典范;登南天门领略到衡山的峻极于天、秀绝五岳。6月15日参访韶山及凤凰古城,在伟人故里、铜像广场,默哀追思,感受伟人舍小家为大家之无私精神;夜游凤凰,泛舟沱江,一览沈从文故乡的万种风情;6月16日至18日,参访张家界,在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云雾天门切身体验身游水墨画之意境;观看魅力湘西晚会,震撼于湘西文化、土家风俗之演绎,感受生命与自然的完美融合;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一睹云雾缭绕之峰林,恍若置身人间仙境;在贺龙公园,凭吊开国元勋,赞叹永垂不朽;在黄龙洞,置身于幽奇洞壑,精巧亭台,茂林修竹,怪石清泉之间,服膺于大自然的造化钟神、巧夺天工。
参访南岳佛教协会(大庙)
麓山寺大雄宝殿祈福
麓山寺方丈永兴大和尚接待
麓山寺合影
南岳佛教协会(大庙)合影留念
南岳祝圣寺参访
南岳祝圣寺合影
圣辉长老合影留念
寿岳衡山合影
演明大和尚介绍南岳佛道救难协会历史
演明大和尚介绍南岳佛道救难协会历史
永兴大和尚介绍湖南佛学院
湖南之行,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游览毛泽东故居时感受毛主席浓烈的家国情怀,及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想起其阔别家乡三十二年后返乡时所写诗句中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一联,既写出了革命志士为了革命事业流尽血汗,才换来了新中国的改天换地的新面貌,同时也含着当仁不让,舍身取义的革命豪情。在贺龙元帅墓前,了解到这位开国元帅艰辛的革命历史,感动于其在战火中淬铸着共产党人高风亮节的巍峨风范,感动于其对党坚定的信仰执着和追求,切身感受到了勇于攀登才能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目标征途上的一切艰难险阻的革命精神。在南岳佛道救难协会历史展厅了解到巨赞、暮笳、明真等为代表的南岳佛子们,背着经卷,走出殿堂,或救助伤兵难民,或创办抗战宣传刊物,或拿起钢枪奔赴战场,甚至舍身赴难、为国捐躯,在抗战史和佛教史上,书写了光彩熠熠的辉煌篇章。这激励着作为当代僧青年的我们要铭记南岳僧道舍生忘死、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传承和发扬佛教爱国爱教的光荣传统,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新的贡献。在湖南佛学院,圣辉长老于百忙之中,为参访团作慈悲开示,将赵朴老曾对于他的“健康有没有进步、根器(修行)有没进步、学习有没有进步、道德有没有进步”的四句勉励寄语转赠予大家,饱含着长老对后学的勉励与期许。
与湖南佛学院互送礼物
与毛主席铜像合影留念
与南岳祝圣寺互赠礼物
在毛主席青年像前合影留念
参访团的湖南之行,分别受到了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湖南省佛教协会会长圣辉大和尚,岳麓区佛教协会会长、麓山寺方丈永兴大和尚,南岳祝圣寺方丈演明大和尚的热情接待。
广东参访团一行,在智瀚法师的带领下,于6月13日至14日去到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国家创新型城市深圳参访学习,领略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城市的创新精神与新潮科技。在有“天禅圣境”之称的大华兴寺,感受浓厚地观音信仰之氛围;在弘法寺,领略了新时代佛教寺院的设计样式,感受了汉传佛教寺院对外文化传播的新氛围。6月15日至16日,前往韶关,在“东粤第一宝刹”——南华寺,顶礼六祖、憨山、丹田三位祖师真身,追叙曹溪南禅源流,感受古朴的丛林风貌。在云门寺,参礼云门文偃禅师纪念堂、虚云老和尚纪念堂、佛源老和尚肉身塔等,从祖师们的事迹中感受佛教祖庭的历史光辉,激励自身当光佛陀之遗法,承祖师之法脉。6月17日至18日,参访团一行来到有“花城”之美誉的广州,在广州市佛教四大丛林之一的六榕寺,古榕、花塔,辉映古刹,感受都市丛林,有异山林寺院之特色。在广州中山纪念堂,追思先哲,了解民主革命之肇始;在“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了解农民运动之历史,体悟共产党倡导工农革命之初心。
大华兴寺
广州六榕寺
毛主席农讲所
韶关南华禅寺
深圳大华兴寺
云门大觉禅寺
招生宣传
广东之行,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了解到此处是广州市民众与海外华侨共同筹资兴资纪念孙中山先生的重要场所;而其内陈列有众多有关于孙中山先生的历史文物与历史照片,故而也是了解20世纪初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基地。通过在“广州中山纪念堂”的参访学习,了解到革命前辈们为实现社会民主所付出的坚辛,深深体会到当下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要更加珍惜当下生活,常怀感恩之心。在“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了解到此处原名“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但由于讲习所的第六届由毛泽东任所长,故而1953年建设纪念馆时,周恩来题写了“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牌匾,故人们常称这里为“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或“农讲所”。在“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的参访学习中,了解到中国共产党农民运动的启始,深刻体会到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情怀所在,也明白了为何当下佛弟子要坚持爱党、爱国、爱教三统一的基本路线。在近当代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中,深深感受到爱国主义是“立德之源,立功之本”。
本次出行的三支团队,每到一处名山古刹,均与当地法师进行互动交流、互赠礼品,在弘扬观音文化的同时,介绍学院概况、进行招生宣传;并礼佛诵经,回向世界和平、人民安乐,佛日增辉、法轮常转。
6月18日,三支参访团均平安抵达学院,至此“之江问道——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2023届毕业参学”之旅圆满结束。俗语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毕业参学是学院给与毕业学僧学院学修生活中的最后一堂课,有利于学僧增长见识及增强爱国主义情怀。感恩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护佑、感恩普陀山佛教协会、感恩学院领导的精心组织安排,方得成就此次意义非凡的参学之旅,使得大众得以增广见闻、长养道心。毕业学僧们表示,作为学院培养的僧青年,虽然目前的学习已告一段落,然而在未来的学修、弘法的过程当中,会继续继承和发扬观世音菩萨慈悲济世的精神,坚守“爱党爱国爱教、护国利民”的初心,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努力成为一个“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四有僧才,以不负佛恩、党恩、国恩及众生恩!
文:教务处
图:教务处
责编:演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