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僧感悟|常随佛学

2023-05-20

如何利益众生是每位佛子所共同追求思维的话题。在此,末学以《普贤行愿品》中的第八大愿“常随佛学”为所依,对其进行简略阐述:

《普贤行愿品》是《华严经》的精髓。清凉国师在《华严疏钞》中这样赞叹:“文少义丰,实修行之玄枢,乃华严之幽键,功高德远,何不修持。”此处表明,经文虽然简短,但义理非常丰富,实在是修行的玄妙纲要,华严的幽深关键,功高德远,为什么不修持呢?这部经是普贤菩萨运用大智慧起修的不可思议妙行,这个妙行约法来说就是十大愿王,此愿王是诸佛菩萨修因证果广大行愿的精华。

首先来看什么是常随佛学?常是尽未来际,恒常不间断;随是随顺相应;佛呢?这里通指十方三世一切佛;学就是效仿学习的意思。常随佛学总的来说,就是让我们像普贤菩萨一样,发起广大愿海,随学三世诸佛的因行果觉。所谓因行就是指佛在因地里所修的种种利生事业,果觉则是指成就佛果之后,以悲愿起行,救度一切有缘的众生,以自觉而觉他,最终达到觉行圆满。换言之,“常随佛学”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简要概括。

那么,上求佛道求什么?就是求佛的智慧和精勤。古往今来,不管是诸佛菩萨还是历代祖师,他们通过日诵经文,夜习禅定为积资净障、解行相应奠定基础。而下化众生又以什么来化?同样是以佛法来化导,以此作为成就利他事业来圆满佛果。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凡事都要以佛法为基石,借事炼心,顺境不贪,逆境不瞋,强大自我,利益众生。

其次是如何常随佛学?普贤菩萨在经文中说:“如此娑婆世界毗卢遮那如来,从初发心精进不退,以不可说不可说身命而为布施;剥皮为纸,析骨为笔,刺血为墨,书写经典,积如须弥,为重法故,不惜身命。”经文告诉我们,菩萨为了尊重佛法,连自己最爱惜的生命都可以置之度外,更何况是奉献自我承办利生的事业;这是一种为法舍身的精神超越,也是一种发大菩提心的体现。

《华严经》中讲:“我为利乐诸众生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令一切众生灭除苦难故,为令一切众生究竟安乐故,……为令一切众生出生死海故,以如是等种种利益,发菩提心。”菩提心是开启大乘佛道的第一步,是播下为利有情愿成佛的种子;所以,常随佛学首先要以发菩提心为起点。

菩提心有胜义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两种。其中世俗菩提心又分为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二者就像车的两轮,相资相助,不可或缺。

 所谓的愿菩提心是指我们应当发起悲悯大愿,救度一切沉迷众生,令其脱离六趣轮回,永驻无上法乐;行菩提心则是建立在发愿的基础上去做这件事情,将所发的愿和行融为一体,言行举止常行六度万行,真实履践,恒常利益众生。

综上所述,行者只有以愿导行,以行满愿,才能更好地成办自利利他的菩提事业。

然而,佛不仅在因地里行种种难行苦行,而且还成就果地的利生事业。经文中说:“乃至树下成大菩提,示种种神通,起种种变化,现种种佛身,处种种众会,以圆满音,如大雷震,随其乐欲,成熟众生,乃至示现入于涅槃。”诸佛如来在因地之时,为了利益众生而勤求妙法,成就佛果酬还本愿又为众生现身说法;开设种种善巧教化法门,令未种善根者种植善根,已种善根者令其增长,已增长者令其成熟,已成熟者令其解脱。在此也不难看出,已经是法身大士的普贤菩萨尚且都要常随佛学,求证菩提,更何况是我们凡夫俗子?因此,常随佛学是我们每一位佛子不可须臾暂离的重要修学内容。

那作为青年佛子的我们,更应该拥有一颗为法、护法、住持正法,敢于担当、勇往直前的菩提心,拥有一种常随佛学,利益众生的大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