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僧感悟|禅宗师承法脉略探

2024-01-06

佛教中国化进程中在法脉的传承上,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其贯穿于佛教初传直到今天。法脉既把僧众从时间方式上纵向的串联在一起,又于横向上将佛教的时代特色充分的展现出来。禅宗作为一个特定宗派,继承法脉是每一位禅宗弟子心所向往,也是其身份认同的重要凭证。但凡接法弟子,都以正统法脉传人自居,且力行弘扬“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微妙法门。自六祖慧能大师之后,又有“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的多家门派。由于禅宗的兴盛,同为禅宗门人,相见时仅报名号并不足以说明自己的身份和修持方法。如何鉴别何宗何派?于是便有了,师从何门?即宗门名字;师从何人?即师父名号;依止何处?即修持什么法的诸多问题。

禅宗自六祖惠能大师以后,衍成临济、曹洞、云门、沩仰、法眼五派,称为一花五叶。禅门不同宗派的禅堂里挂着的钟板形状、尺寸各不相同,敲打方法也有差异,以此表征五家法脉,展扬各宗家风。钟板是一座丛林宗风的象征,天下行脚参学的禅和子即便没有看见钟板,但闻钟板声,便足以明了丛林所属的宗派。

法眼宗:开宗祖师为法眼文益禅师(885—958),因闻云门文偃禅师“一棒打死与狗子吃,贵图天下太平”一语而开悟,遂启法眼度化众生因缘。法眼宗风凛冽,宗门指病,文字棒喝交驰。钟板样式为三角形,以展扬由文字行持等种种方便,圆满法身功德,成就三类化身,广度众生。字句为“三类化身”。

云门宗:开山祖师云门文偃禅师(864—949)举扬弘传禅法的方便,常在墙壁上画一个圆圈,以一圆相示“饼”。后人常举“云门饼,赵州茶”,为展扬云门祖师家风,后世弟子乃以八角的圆形钟板,用作丛林中的钟板号令,字句为“圆满报身”。

沩仰宗:开山祖师沩山灵祐禅师(771—853),曾于开示后学时云:“我百年后去山下作水牯牛。”沩仰宗风平和如春风化雨,温良如大众奴仆,门风和雅,手眼平顺。钟板样貌则为半月形,字句为“天下太平”

法眼宗文益在他所著《宗门十规论》中指出:“曹洞则敲唱为用,临济则互换为机,韶阳(指云门)则函盖截流,沩仰则方圆默契”,指出四派不同之点。法眼宗的宗风则为“一切现成”。

故历来往往以钟板的挂起,作为某宗丛林开启的代表。也是参禅者行坐参修的主要生活引导。禅宗五派因为思想、门庭施设不同,接引学人方法亦有区别,以致形成不同宗风与法脉。在《景德传灯录》石门献禅师条,问:“'师唱谁家曲,宗风别阿谁?'师曰:'一曲宫商看品弄,辨宝须知碧眼胡。'曰:'恁么即清流分洞下,满月照青林。'师曰:'多子塔前分的意,至今异世度洪音'。”指的是在这一问答中只点明了禅师的师父一人就足以证明了自己。

禅宗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派,正是由于禅宗的组织模式非常的契合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如其“不立文字”的提倡,与道家“道可道非常道”有千丝万缕的相似之处,禅师们的自在行持,也与传统文化里的修仙道人们有相近之处。禅宗有非常强烈的法统意识,这种法统正式禅门中亲缘关系的认同方式。

禅宗门徒,自六祖慧能大师后的排序,以五家宗派为继,五家宗派的开山祖师都是在师徒相授的,虽然没有门派字号的传承,但有师承,也就是说徒弟在师父处参学,师父传授徒弟相应的法。从黄龙慧南禅师开始,有了禅宗门派之间自己的字号,这也是个标志性的举措。

据《宜丰县志》有记载:“临济宗传至高僧楚圆门下,又分出黄龙,杨岐两派,黄龙开宗者为慧南,慧南初学云门后从临济,住持黄檗后,有法嗣83人……都在黄檗山从慧南参禅 。”此信息说明自临济宗传至石霜楚圆禅师门下分出了黄龙宗和杨岐宗两派,慧南禅师为黄龙派的开衍者。慧南以后,演派二十字“慧正普觉济,圆通湛海清,广演法界性,永远德宏宗”;又自十二世径山宗杲禅师以下,演派三十二字“宗觉妙道,明了本真,恢弘祖印,联广慧灯,性空法界,绍继续荣,圆通果满,福德转轮”。在临济宗分宗之后,这演派出来的字号,也就有分辨辈分和派别的依据。

宗派字号作为传承的标识,也有着特殊的意义:一有其师承次序,二有派别分立,三有法益弘扬。“宗派正统观念兴起于晚明禅林,临济宗密云圆悟一系通过编撰灯录、制作嗣法证明、建立传法丛林等措施,逐步构建起一个具有“正统性”意义的传法系统。”

在六祖慧能大师之前,一个师父有多名徒弟,但接法的弟子仅有一位,并且附有衣钵作为印记。到了六祖之后,接法的弟子不再局限为一人,凡已开悟僧众,均可入室接法,承嗣法脉。而作为印记的衣钵也不再继续传下去,代替印记的物品往往只是写有传法偈法卷、嗣书等物。

此外,禅宗寺院在经历了子孙寺院和十方丛林的变革之后,也出现了大量不同宗派僧人共住同一个禅林的情况。同在一个禅堂用功,一个斋堂过堂,往往识别身份的不是僧人本身,还有法名和字号。僧人的法名也同样反映传法的正统性。使用传法诗偈中的汉字为弟子命名,可以作为辈分标记,并且树立宗派意识。传法诗偈通常由法系的创立者撰写,为法脉提供一个层级结构。同辈僧人使用诗偈中的同一个字作为字辈,这个字的后一个字作为下一辈的字辈。即使法脉发展为多层分支结构,其法嗣仍能按照诗偈追溯自身的地位和级别,从而识别出彼此的“亲缘关系”。这种命名系统首先基于师徒之间的受戒关系,但可因法系传承而更改。如:“费隐通容,最初受学曹洞宗得名'明密',后嗣法临济改名'通容'。而隐元隆琦受戒于鉴源兴寿得名'隆琦',其后受法于费隐通容也未更改黄檗的法名,并且隐元的弟子也都按黄檗的传法诗偈命名。”

信仰的核心在于思想的认同,宗派思想是指在对祖师教法核心思想形成了统一的认识和理解,也是对祖师教法认同的直接表达。而后禅宗派系的分裂,主要是鉴于对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修习方法,法脉的传承是对宗派思想是否延续的印证,是对历代祖师的纪念和尊敬。其目的只有一个,那便是——初心不忘,佛果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