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僧感悟|浅谈对病苦的理解

2024-03-05

2024年年前我生了一场病,究其原因,现在想想,大概是头一天的下午,在山上的小路上停留了太久,身体进了寒气。寒冷的冬天里,人群中总有一些咳嗽的行人,加上自己本来体质偏弱,于是第二天我就开始流清鼻涕了。之后就是鼻塞、咳嗽,持续性低烧,气管有痰等等。前前后后折腾了近二十来天,看了不同的医生,也去医院拍了片、做了各种检测,中药、西药吃了不同的种种,到最后总算是恢复了过来。疾病带来的种种不适总算是过去了,但疾病过程中身心所受的煎熬让我对病苦产生了一些思考和理解。

首先疾病是如何产生的?根据《修行本起经》第2卷经文记载,当年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出家之前贵为太子,后来太子久处深宫,想要出门游观。于是在太子出东、南、西城门时,分别见到了老人、病人和死人,其中太子在驾乘出城南门时,遇见了病人,就问仆从说,什么是病?他的仆从回答说:“人有四大,地、水、火、风,大有百一病,展转相鑽,四百四病,同时俱作,此人必以极寒、极热、极饥、极饱、极饮、极渴,将节失所,卧起无常,故致斯病”。由此可知,人的疾病是由四大所产生的。

《佛说佛医经》中也说:“人身中本有四病:一者、地;二者、水;三者、火;四者、风。风增,气起;火增,热起;水增,寒起;土增,力盛。本从是四病,起四百四病”。也就是每一大产生相应的一种类型的病,而四大不调相互影响,又会新增很多不同的病。

《正法念处经》第64卷中说:“复次,修行者观身循身观。有何等虫何处流行,或为疾病或为安隐,从于髋骨乃至遍身?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十种虫至于肝肺,人则得病。何等为十?一名食毛虫……十名酢虫。此诸虫等,其形微细,无足、无目,行于血中,痛痒为相”。这是从观身不净的角度来观察我们的色身,这个色身中其实住满了形形色色的虫,而每一种虫的行为动作都会影响到我们身体所呈现出来的状态。

《佛说佛医经》中还说:“人得病有十因缘:一者、久坐不饭;二者、食无贷;三者、忧愁;四者、疲极;五者、婬泆;六者、瞋恚;七者、忍大便;八者、忍小便;九者、制上风;十者、制下风。从是十因缘生病”。这是解释了疾病产生的具体原因,其中第三、第四、第五、第六这四点原因,属于心态和意念的层面,说明除了具体事相上的不合理行为会导致疾病的产生,心理和意识层面的烦恼也会导致疾病产生。

《杂阿含经》中说:“是十方世界中,无量众生有三种身苦:老、病、死;三种心苦:婬、瞋、痴”。《大智度论》第10卷中说:“种种内、外诸病,名为身病;婬欲、瞋恚、嫉妬、悭贪、忧愁、怖畏等种种烦恼,九十八结,五百缠,种种欲愿等,名为心病”。这便是把疾病从身和心的两个角度进行了分类。

《摩訶止观》第8卷中说:“二明病起因缘有六。一四大不顺故病。二饮食不节故病。三坐禅不调故病。四鬼神得便。五魔所为。六业起故病”。这里又举出了疾病产生的新的原因,除了以上诸经论提到的由四大引起,具体事相如饮食、坐禅等引起的原因外,还有由于邪念生起故招致疾病,如止观所说:“四鬼病者。……若入四大五藏。是名鬼病。……鬼亦不漫病人。良由人邪念种种事。或望知吉凶。兜醯罗鬼作种种变。青黄等色从五根入”。又说:“魔则破观心。破法身慧命。起邪念想夺人功德……邪念利养。魔现种种衣服饮食七珍杂物。即领受欢喜。入心成病”。

另外还有由于宿世的罪业感果引起的疾病,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破戒招致先世的罪业感果引发疾病;一种是持戒,令先世的罪业重罪轻受,从而以疾病的形式了业。如止观所说:“业病者。或专是先世业。或今世破戒动先世业。业力成病。还约五根知有所犯。若杀罪之业是肝眼病。饮酒罪业是心口病。婬罪业是肾耳病。妄语罪业是脾舌病。若盗罪业是肺鼻病。毁五戒业则有五藏五根病起。业谢乃差。若今生持戒亦动业成病。故云。若有重罪头痛得除。应地狱重受人中轻偿。此是业欲谢故病也”。

以上是略微地了解了疾病产生的原因,可见疾病产生的原因有不同方面,面对不同情况,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那面对病苦应如何提升自己的道心呢?

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作为太子时,看见众生有老、病、死的苦恼大患后,便忧思不食。直至他出北城门,行见沙门,引发了无上的修道之心。《修行本起经》中说:“吾覩众行,一切无常,皆化非真,乐少苦多。身非己有,世间虚无,难得久居……故吾欲入山,一心思四空净,度色灭恚,断求念空……如我愿得乃可大安”。

我们的本师看见众生有这样的身苦时,便引发了对生命的思考,因为一切的众生包括自己在内,在这一生中,都要不可避免的会遇到衰老、疾病和死亡的问题,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且帮助众生也从这样的问题中解脱出来,就是当年佛陀出家的本愿。

所以应正确理解病苦,苦是娑婆世界众生的生命本质,苦的本质就是无常。衰老、疾病、死亡就是无常的表现,所以修行人每天修行就是在念无常,在每天的六念法中第六念就是念身强羸:我今不病,堪行道;我有病,念需疗治。所以当这个身体由于内伤即五脏六腑受到伤害,或外感即外面的风、寒、暑、湿、邪气所感产生疾病时,就应该合理地摄取汤药,对治这个色身的病苦。

同时,在心态上作好积极的建设,古代的圣贤大都在逆境苦难中磨砺而出,佛教中也以苦为师,明代妙叶法师在《宝王三昧念佛直指》中,依照经论法义,列出十大碍行,其中第一条就是:念身不求无病。身体如果没有疾病,就容易产生贪欲,而贪欲的生起,会导致戒行的亏损,进而退失道业。了知疾病的自性本空,则疾病本身就不能损恼修道之人。因此要以病苦为良药。

所以病苦现前时,正是激发我们观身是苦、厌离娑婆的时候。平时身体健康时,就应抓紧时间,如救头燃,精进用功办道。病苦现前时,更应体会到世事无常,以一颗紧迫的心来修行进而尽早出离娑婆世界这个火宅。

一个人身体多病,大多来自于他宿世多造杀业或贪食肉,对于生患疾病的人,心中无慈悲和怜悯之心,不去关心和照顾,今生便会感得多病短命的果报。而少病之人,是因为宿世造了礼敬佛法僧三宝的善因,对一切疾病的人,心生慈悲,布施医药,照顾瞻视病人。所以积极放生,可以得长寿的果报;布施医药,可以得健康的果报。

另外,以虔诚恭敬之心,至诚读诵大乘经典。读诵大乘经典有无量的功德,其不可思议的加持之力,也能帮助疾病的痊愈。比如读诵《金刚经》等。如《金刚感应》中记载,明时,江苏昆山的周之程,五十岁时眼睛失明,瞳仁反背,成了绿色。于是,他每天念诵《金刚经》三卷,高声赞扬,长达十五年。绿色的瞳子逐渐变色,两眼清光完全恢复。

李圆净编辑的《新编观音灵感录》一书中,第一篇是拔病苦,全篇辑录了历史上因至诚心持念观世音菩萨名号,感得病苦痊愈或心愿达成的真实案例。如宋代的王日休居士,借来《阿弥陀经》抄写,准备校对刊行,广为流通。握笔时,因为右手患风疾,手指不由自主地颤抖,写字很不方便。于是他举着手指,念了几声“南无阿弥陀佛”和“南无观世音菩萨”,祈祷佛菩萨加持,祛除风疾,成就抄经的心愿。祈祷之后,手指就不再颤抖了。直到抄写完整部经书,手指都没有出现问题。

综上,个人浅显以为,疾病产生时,除了合理地寻医用药面对医药无法疗愈的业障之疾时,做一些行善放生的事情,虔诚读诵大乘方等经典,更重要的是保持一颗对佛菩萨功德愿力的深信之心,至诚恳切地称念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的名号,以称念佛菩萨名号的功德消除宿世今生的罪业,以期病苦尽早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