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僧感悟|知母念恩

2024-04-04

 意大利诗人但丁说:“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在写给母亲的歌《一荤一素》里唱道:

“日出又日落,深处再深处;一张小方桌,有一荤一素;

 一个身影从容地忙忙碌碌;一双手让这时光有了温度。”

荒凉岁月中,日子之所以能够过的平淡安稳,都是因为母亲的倾尽全力,才有了一生的温暖。

为了养育孩子长大成人,母亲不惜让自己受饥受冻,奔波劳苦,为孩子筹备一切所需之物。孩子今生的幸福快乐都是母亲付出巨大代价换来的,母亲的恩德实在是无量无边的。

微信221图片_20240404085945.jpg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报恩品》云:“父有慈恩,母有悲恩。母悲恩者,若我住世,及一劫中,说不能尽。”经中又云:“世间悲母念子无比,恩及未形”。“恩及未形”,是说不仅我们在拥有色身之后蒙受父母的养育爱护,实际上在色身还未成形之前,我们就已经在享受父母之爱了。“始自受胎终于十月”,从受胎的那一刻起,母亲对我们所有的爱,每一分都是倾注到我们身上的;她所有怀胎所受之苦,也全都是因为我们。“行住坐卧受诸苦恼非口所宣”,一个怀孕的妈妈,她行住坐卧所受的苦恼,痛苦是言语无法形容的。“虽得欲乐饮食衣服而不生爱,忧念之心恒无休息,但自思惟将欲生产,渐受诸苦昼夜愁恼。”怀孕的妈妈她们所有的心念都在腹中胎儿身上,对于以前喜爱的饮食衣服等诸多欲乐不再有任何的兴趣。“若产难时,如百千刃竞来屠割”,生产之时,母亲承受着撕心裂肺的痛苦,如“百千刃竞来屠割”。“或致无常”,即使母亲承受了如此巨大的难以想象的痛苦,也并一定会迎来孩子的安全降生,生产之时无常还是时有发生,或子或母,出现危险,更有甚者,母子俱亡。“若无苦恼,诸亲眷属喜乐无尽”,如果比较顺利的安全生产了,诸亲眷属就会高兴地庆祝。而妈妈“如贫女得如意珠”,生出的小孩对于妈妈来说就像贫女得到了如意珠一样。“其子发声如闻音乐”,孩子发出一点点声音,妈妈都会极其高兴,就像听到了天乐一般。

自古以来,孝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佛教所提倡的“孝”,念及三世父母,普及六道众生。无始以来,众生一直漂泊于轮回之中,一切众生彼此之间没有不当过父母、亲友、怨敌或平常人的。怙主龙树菩萨曾云:“地土抟成枣核丸,其量不及为母数。”一切众生,轮转六道,经过百千万劫,曾互为父母眷属,一切男子,即是慈父,一切女人,即是悲母。因为无明的障蔽,失去了宿命智,不能明白过去曾为父母;所以我们要对一切众生,常作报恩想,互利互助,不能利益一切众生的,名为不孝。因为这个缘故,各类众生,于一切时中,亦对我们有大恩德,实在难以报答。这样的事实,就名众生恩。

在诸多的佛教经典中,佛陀都讲述了尽孝道的故事和重要意义,以此来教导弟子们侍奉父母,重视孝道,懂得知恩报恩。以及专门讲述孝道的经典,例如《地藏菩萨本愿经》、《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等。《不思议光经》中云:“饮食及宝,未足能报父母恩,引导令向正法,便为报二亲”。意思是说用食物、宝物及钱财等孝敬父母,不能够真正报答父母的恩情,引导父母听闻正法,修学正法、才是对父母最大的报答。  

善之极莫大于孝,恶之极不孝也。悲母之恩,深似大海,恐言语不可及。佛弟子,应知母念恩、报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