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僧感悟|劝君惜取学院时——吉藏大师传记读后感
2025-05-05
利用碎片时间,午间以及睡前半小时快速的了解了吉藏大师的生平,其实依《续高僧传》卷第十一、《弘赞法华传》卷第三的记载,一代大师的一生只是历史长河里于这书上短短几段数数几笔。会有种时空的渺小微不足道感,而这如蝼蚁般的一期生命亦是转瞬即逝。于是,你会发现,你在烦恼的都算什么呢。再借阅了图书馆吴伟建所著《大家精要--吉藏》补充阅读了其他现代学者写的吉藏大师评传,无非还是立于上述古往记录,进行润色。读完后思绪纷乱,就着课后殿后十几二十分钟的间隙就着一些点而片段式随感而写,待到周六放假,相对完整大段的时间进行汇总整合。
一、时值学院辩论赛的触思
恰逢学院刚举办完辩论赛,这也是第一次线下零距离观摩出家人的辩论,也算得上是辩经吧,时常好奇书上所描述的古时辩经会,往往是场面浩荡。辩论赛观感如何呢,甚至有种观摩神仙打仗的精彩啊。当辩手们依着观点引经论典,阐述着触动内心的佛法諦义,那种思想碰撞的火花,一场辩论何尝不是一场法雨灌溉!洗涤人心呢!由此及彼可窥见吉藏大师那场场辩论的场景。书中所记两场甚为印象深刻,一是随师法朗及同门对辩智者大师及其门徒,二是隋炀帝次子齐王杨暕请吉藏到王府并邀请了京城当时六十多名著名学士,进行了一场辩论。
古人是没有现代的网络搜索工具,也无法像我们当下一个标题一个关键词就可以轻易得到非常多的资料。他们靠的是挑灯夜读,是十几年如一日的积累,是腹有诗书气自华,是明心见性的辩才无碍。而恰巧这几日读到中国禅宗史的书本上,宋代临济宗杨岐派僧人大慧宗杲禅师一段语录:如今人不曾亲证亲悟,只管百般计较。明日要升座,一夜不睡,这个册子上记得两句,那个册子上记得两句,拼拼凑凑,说得一片如华似锦,被明眼人冷地觑见,只成一场笑具。(《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十三)。宗杲大师的话,在时隔九百多年当下,依然戳中要害。何尝不是呢,写一篇读后感,甚有挤牙膏之感,时不时卡住了,百度一下,找找字词以及经典,书到用时方恨少啊。在这个时代,AI的优势已不可小觑,它的表达能力超过人类,它对大量信息处理的全面性超过人类,它处理的速度足够快,面对的对象足够广,且也会随着技术突破而二十四小时全时间、不同地域、各场景的使用。而作为当代新僧年,什么是我们亘古不变的核心,是对这颗的心的不断突破、提升、超越。“所谓大智发于心,于心无所寻,成就一切义,无古亦无今。”
二、解读吉藏大师读书经历
吉藏大师出于佛化世家,自幼熏习,听闻教法。七岁剃度于法朗大师,侍其左右,深得师父教益,博闻广参。在法朗大师圆寂前曾欲将住持重任委于吉藏大师的师兄明法师,但其含泪拒绝并于次日辞别隐去。明法师苦研三论典籍,曾八年不出寺门,学问精博。师兄的隐退继而最终由吉藏接任主持。
在吉藏初任住持,面对社会动荡混乱之局,他下令全寺僧人严阵以待,日夜守候寺院,以防士兵、强盗趁火打劫破坏寺院。与此同时率领众弟子到各寺院去收集佛经。吉藏深知,寺院毁坏了还能重建,僧人离开了还能回来,但这一字一句手抄写出来的佛经一旦被毁,却是无法弥补的。冒着纷飞的战火、日日夜夜的收集,吉藏等人将建康城里大大小小寺院所能发现的佛经通通都储藏在兴皇寺的三间堂中,进行了清理、辨别、排序,一本本、一函函,整齐地排在书架之上。这些宝贵的资料,使吉藏领略到佛教传入中土以来各学派的教法、教义,以及各自的传承源流、学术特征。他白天讲经说法,夜晚独自殚心研读佛经,这为以后吉藏撰写三论学理论著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其一边忙于讲经弘法承担主持之责之繁忙事务中,一边将自己对佛法和三论学的体悟,化为一部部文字般若。大业四年,在吉藏花甲之年,《中观论疏》《十二门论疏》《百论疏》得以完成。这三部著作的完成,标志着吉藏三论学说理论体系的正式形成。从此一个体系完整、理论严密、观点鲜明、影响巨大的独立佛教宗派——三论宗创立了,而吉藏无疑是这个宗派的实际创始人。
三、关于当下于佛学院学习的思考
每每观高僧传记,都是一场学习一场对话一场解疑答惑,当你迷茫时当你困惑时当你懈怠时,看看古往先来大德们是怎么做的,虽没有他们的资质、福报的诸般实力,但至少依葫芦画瓢,总没有错的,所谓笨鸟先飞,勤能补拙。
那么在佛学院读书的这一阶段,如何于心上下功夫,你会发现于佛学院当下所学的一切,都在告诉你如何去行,无论是语文课的论语“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还是天台的“二十五方便:具五缘、呵五欲、弃五盖、调五事、行五法”,还是中国禅宗史中的公案、祖师们的语录,以至于再看沙弥尼式叉尼戒律、威仪门、祖师清规、汉传佛教的仪轨礼制等等,皆是在教导我们应于十二时辰、四威仪的行住坐卧中、生活点滴中去用功啊。在吃饭时、走路时、上课闻法时、上早晚殿时、在内务清理时、在起床下床时..去觉知,于妄念纷飞中回归当下,因这向内觉照而得以止住散心杂念,因这具念正知,心的定力由此提升。再到学习教理,无论是中观、唯识还是各个经论,通过文字般若去提升认知。戒定慧、闻思修,那是如实的可体验亲证的啊。
断除烦恼、解脱轮回、证悟涅槃的修行之路,它的次第及行持方法,佛陀已开示得非常清晰,而历代祖师大德们都在亲历亲证后一次次一遍遍的向你说明着。所以,如孩童贪玩的你啊,于无明中愚钝的你啊,于世间形形色色之境沉迷的你啊,是否从眼前从点滴里开始去修行:是否静下心深入三藏,或者范围小一点,就说眼前,是否吃透、消化、吸收学院所开设的课程,哪怕是一门,至少是某一部经。
当然会觉得时间不够用、没有时间啊,鲁迅说过“哪里有什么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了学习上!”“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会有的。”比如贪吃的时间、喝茶的时间、刷手机的时间、八卦闲聊的时间、上网买东西、取快递拆快递的时间等等...所以你会明白我们的戒律,都已经帮我们摒除分散精力消耗体力的诸外缘,为了让心清净而专注,戒定慧的功德利益是如此显而易见;你是否于每一次起床身体困乏亦或生病不舒服时,能依然保持正念正知,纵使色身苦楚,而内心平静,稳稳不动;你是否于食知量,知道自己接受的限量和享用的节量,应如理省思所受用的食物:不为玩乐、骄慢、塑身、养颜,只是为了此身的住立存续,为了停止伤害,为了资益梵行,以此我会消除旧受,不让新受生起,我将维持生命、无过失且安住。观察与省思不仅仅于饮食上,而是于一切处一切时。
苦研经论典籍的“苦”字是用得真好,色身是得要受一番苦啊。能够深入教理能够阅藏,那是真的需要福报,需要好的色身的支持,不然,书没看几本,这颈椎腰椎先疼起来,眼睛也花了,镜片度数直涨...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试想当下的自己,已是多么的幸运,在诸方因缘条件如此完善完备,也不用像大师大僧们面临繁杂的弘法利生的事务。劝君惜取学院时,趁着当下是余生最年轻的时刻,抓紧一切的时间将身心全然投入学修,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日拱一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