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僧感悟|星点记忆——辩经同光

2025-06-11

时间如白驹过隙,本二的时光已经度过了大半段,不知不觉就接近了尾声。回望已走过的路,内心满是沉甸甸的。期间的辩论赛如锻铁淬火,讲经赛如古琴独奏,这两场比赛的较量,其声光电火,至今仍记忆犹新。

本一第二学期的辩论赛是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次。记忆依然那么清晰,恍如昨日,半个多月的奋战,期间碰撞出的头脑风暴的火花,恰似烟花那般霎时的灿烂。正式上场之时,交锋也异常精彩,对手的诘问如同箭雨触剑,丝毫没有困住我方的辩锋。轮到自己的环节,本就十分怯场的自己,竭力压制住紧张颤抖的双腿,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最后我们这个小团队也获得了一个令大家都比较意外的成绩。

每年一度的辩论赛,本二照常进行。而这次,自己本想静静地坐在观众席上观摩,但是,不可预知的因缘巧合之下,自己又被推上了辩论场。自己再一次当起了替补,然而这次是非常灵活的辩位——三辩。在同学的鼓励下,自己勇敢地接受了这次的挑战。对于缺席一大截的自己,他们巴不得一下子把所有收集到的资料和观点,如倾盆大雨般马上就灌入到我的大脑中。这一次,大家的合作比以往更加默契,懂得相互扶持,团结一致,彼此珍惜。有时候,自己感觉力不从心,战友们会很温暖地给予鼓励,再度托起我那颗近乎坠落的奋战之心。   

星点记忆.jpg

在备赛的过程中,大家都全力以赴,极其辛苦。有时为了立论更加完美,会干到半夜;有时为了攻守更加严密,会错过饭点。而且,这次场上的辩论,大家都比以往更加沉稳淡定。第二次站上三辩席的自己,已悄然将曾经生理性的紧张淬炼成了思维利刃。那些被对手质询的瞬间,何尝不是认知边界被打破又重构的契机?恐惧也在不知不觉中蜕变成专注的能量。   

从本一初入辩场的小白到本二三辩席上的临危受命,自己与战友们之间构建的已然不止于辩论的逻辑链。那些与战友们并肩作战的日夜,像被精心打磨的宝石,在记忆的长河中折射出璀璨的光芒。那些立论时的框架思维、质询中的共情理解、结辩时的价值升华,早已内化成面对世界的多维视角。这段旅程不仅是观点的交锋场,更是一场与自我对话的成长之路。    

辩论赛的硝烟尚未散尽,讲经赛的法鼓却已敲响。因缘巧合之下,自己又鼓起勇气报名参加了,每一次经历都是成长的宝贵经验。近十年的出家岁月,经幡虽在心头飘扬,佛理的根系却未深扎岩层。面对空白的讲经稿,我的笔尖渗出怯懦的锈迹,如同未淬火的剑。自己如同一只误入琉璃世界的盲龟,在浩瀚的经藏中撞得遍体鳞伤。   

着手准备讲经赛之际,寮友对自己的帮助非常之大。当自己感到信心不足之时,他会予以温暖的鼓励;当自己感到疲惫不堪之时,他会予以悉心照料;当自己感到茫然无措之时,他会予以真诚的建议。寮友递来的不仅仅是参考意见,更是一面澄明的镜,共同照见彼此的怯懦与光芒。他的鼓励在声波中共振,我的疑惑在共振中消融。备赛的日日夜夜,我们互为磨刀石,互为试金石。在这段同修的旅途中,我们彼此扶持、共同成长。友谊的菩提树在我们的心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讲经赛当日,我手握话筒,腿仍在颤抖,但心中却有金刚护法。这场讲经赛真正的奖赏,并非名次与掌声的虚荣,而是那掌以真诚为灯油,以友谊为灯芯的共修之灯。它照亮的不仅是讲经台的方寸之地,更是我们彼此灵魂深处那片尚未完全照亮的净土,在那里,怯懦与光芒交织缠绕。    

辩场如镜,照见我执;经台似月,映显佛光。从本一初入辩场的懵懂,到本二备赛讲经的生涩,法师的衣袂从未远离。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不过是借假修真的行者,而法师始终是那盏无尽灯,他们以慈悲为灯油,智慧为灯芯,总是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悄然点亮。   

对比小庙的简朴,佛学院的岁月就像进入了象牙塔一般。从衣食自足的田园,走入经藏浩瀚的宝库。感恩修行环境的滋养,让自己能够专注于修学;感恩善知识的教化,将迷茫化作智慧的浪花;感恩善友的提携,让困境绽放出菩提之花。愿生生世世值遇善知识,得逢善友,直至常乐我净的彼岸花开,星河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