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僧感悟|春分观落日感想
2025-07-03
当起想念,正坐西向,谛观与日,令心坚住,专想不移。
见日欲没,状如悬鼓。
既见日已,闭目开目皆令明了。
春分,太阳直射赤道,昼夜等长,春色平分,亦是光明平等之日!次日之落日,为一年中最大最圆之时。今年春分日,净土法师布置实践作业:傍晚观落日,按《观经》十六观门之日观作观。
初观端身(无正坐条件,故正立而已),身安不动,面向西方,此是前方便。日轮西沉,渐大渐圆,由白至金至橙至红,状如悬鼓,而殷红之色如衅鼓之祀仪,肃穆端严,而天地苍茫,不由生如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之感。
此心何寄?恰应寓于日轮没处过十万亿国土处。
再由眼根取相,摄归心识,闭目内观,成独影境,纵前尘落谢,然日轮光明仍可随心盈满。
更想此光即佛光,弥陀身光弥亘十方三际。以日观引生净念,缘想指方立向、日没之“西”,安吾人妄心,以此世常见之“落日”比拟无量光、常寂光。
或曰:日当午时,光明最胜,何不观正午之日?
答:正午阳光毒辣,不堪直视;落日易观,且落在西方。落日常于死亡意象相连,而于此时存念极乐作观,易生出离心、欣厌心,将人类远古来基因中死亡恐惧、黑暗恐惧、未知敬畏转为大光明、大圆满之温暖意象,因橘红色是暖色、恰极乐故乡在西方。
日没还升,此是轮转,人死更生,生死轮回,亦如日升日落之往复,人生无常迁流,于此变易之世间,无有安稳法,但取娑婆事物有少分相似极乐处措心,修净念相继,便是备好资粮。
色相日光有灭,心光不灭,净念不息。落日虽没,心不随亡,常观常惺,常寂常照,常明常了。
知将迁者,不亟饰其居,而速整己之行箧,以备随时从容而去。
是故落日一观,非唯自然现象之赏玩,实为观心之良机。若能日日观之,日日净念相继,久则得心一境性,定慧等持。于如幻如化之红轮中,照见无常本质,逆生死流,返归本觉。此非仅修日观而已,实修无常观、厌离观、生死观、净土观也。
夫日观者,始于色境而归于心境,借相入理,由有入空。然佛言空者,非无也,乃离执之谓;由空起妙有,方是真空。于夕阳照耀之中,一切尘劳可暂止息,一切纷扰可归寂静。天地为炉,日轮为火,炼此妄想颠倒心,成真实不退之愿行。
倘观相与称名相辅相成,如灯加油,如舟得楫。光明摄受,称名不绝,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佛日之无量光热非但照破有情黑暗,实亦可破我执之壳,化我见之冰,使之融于无碍大悲之海。
常人见日而生忧,修行者观日而生智。此分齐之间,正显西方净土之真实不虚,亦显凡圣之所由分焉。若能观观自在,念念无碍,处处西方,念念极乐,亦无须舍此身而西归,便可于刹那生中,证彼刹那不灭之心光。
今我等学僧得幸生于佛法昌明之世,又蒙明师指导,得闻《观经》奥旨,实为累劫修来之福。是以,春分观日,不为随喜小善,而为奠定道基、稳固信根;不唯感发一念,而冀化为一生之行持。
愿以此观落日之行,启发吾辈青年学僧,日夜不舍佛号,时时忆念极乐。若能观成相续,则虽身在娑婆,心已栖安莲邦;虽行于世道,志不离佛道。以愿导行,以行证愿,如是净土法门,方有“今生成办”之期许可谈。
春色未尽,光影交替,轮回长夜中,愿作照破暗冥之一炬。守此观法,以正念为伴,以净光为侣,以念为舟,以愿为帆,乘此一念至诚,穿越迷津,直趋安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