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僧感悟|离暖巢 逐莲邦

2025-08-11

我们往往习惯于熟悉的环境和行为模式,不愿意面对生命的未知与变化,导致生活陷入一种重复的循环。所谓风和日丽、岁月静好……自洽人生的幸福不过如此。然而这只是轮回的陷进,如同温水煮青蛙,使得自己难以跳出其无始劫以来的惯性思维,从而无法超越生死的藩篱,导致多劫轮回之苦。

想要在这个有漏的世间寻求真正的安乐就像水中捞月,最终逃不出一场空。三界众生拼的是福报,就算眷属和睦、财富具足、地位崇高也只是烟花绽放的一刹那,过后便成空。而我们常常看不穿美丽背后的本质,迷失在这一刹那显现的绚丽当中,爱恋迷执,欲罢不能。进而用爱水不断滋润,心随境转,情想无涯,因此造就了自己生命古老漫长的轮回。

我们对于这个世界最熟悉不过,见闻觉知的一切都是生死的产物。日常的起心动念任运与生死相应,因而心中被轮回的妄想填满。若没有认识到自己现在的心灵状况,尽管有些许念想向往解脱,然而,在强大的生死势力面前,也起不到多大作用,只能随波逐流继续轮转。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认命,事出必有因,今生的快乐或者痛苦是过去的自己所创造。正如《了凡四训》所述,算命很准但在不懈地努力之下,成功地改造了自己所算的命运。由此可知,身为今生,承受着过去业力的同时,创造着自己的未来。生命当中没有偶尔这件事,对于自己的过去要学会认账,对于自己的现在要尽量努力。

图片打发的是1.jpg

生命是由自己的念头所创造,如《华严经》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一个念头即是一个种子,因缘成熟则能变现出相应的根身器界。引满能招业力牵,自己最熟悉最强烈的念头就是牵引生命走向的主导者。古老的轮回,生生世世上演着各种各样的故事。众生最大的障碍就是有无量无边的过去,所以阿赖耶识不会放过自己。然而,我们很多时候却很舒服地泡在轮回的感受当中,根本不想改变。不让贪却贪恋不舍,不让看却总是爱看是非……特别热爱轮回。

我们常常活得很被动,接触怎样的环境就有怎样的想法。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都是轮回的等流性,随着生死习气,只能不断制造轮回,制造烦恼。 所以,要不断训练自己的心,努力做到时时刻刻让自己的心警觉起来,不管外面发生什么,不随着它走。从早到晚遇到好的抑或坏的,都要尽量做到不随感受刺激所转,如此这般渐渐地即能转化生命。一旦不警觉,根尘一接触,就会生起诸多感受,进而继续造业感果。

心随境转,向外攀缘只会让自己活在妄想当中,从而重复被好坏所折磨。然而遇到妄想能够回光返照,不随妄转,忆佛念佛即能开启生命的解脱之门。妄想并不可怕,对于妄想的执着非常可怕,它会将自己牵入无尽的生死当中无法出去。阿弥陀佛不可能主动来救我们,倘若如此,佛有无量的悲心与智慧,大家不用念佛就能往生,娑婆世界也早已没有我等凡夫。佛陀有再大的加持力,但他永远处在一个被动配合的角色。

净土的感应道交首先是自己要做好准备,阿弥陀佛才来救度。佛度有缘人,如果我们不想去,谁也没办法。自己的心最有主观能动性,净土法门的修行原理即是心力带动佛力。因此,我们要训练自己不被心中的妄想所左右,多思维此界的诸多过患,净土的功德殊胜,才能深见娑婆之苦与极乐之乐,如此至诚心就能真正发出来。进而才能做到一心归命,通身靠倒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调整好自己的心相续,对这句佛号产生全身心的依赖,如此才能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净,菩提影现中。内心装的全是娑婆世界,口上却喊着愿生西方净土中,这只能是抱桩摇橹,纵经多劫亦不得实现。感通佛力的前提是伏住烦恼,所以我们要努力做到让心警觉起来,不受外境干扰,如此业力才能慢慢沉淀下来,如同泥沙自澄,不再牵动自己。

走出心中的颠倒妄想才能得到弥陀更大的加持,唯有自己的心力才能启动阿弥陀佛的佛力,进而打开极乐世界的万德庄严。对生命负责,即要努力做到不随妄转,以正确的心态忆佛念佛,如此就走在了一条充满希望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