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僧感悟|随缘起 自安然

2025-08-17

很多时候我们放不下,是因为没有看清事物的本质。只觉得世界是如此真实,与世界碰撞的感受是那般真切。然而,《金刚经》云:“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里的无四相并不是强制性地自我催眠,其实我们见闻觉知的一切,都是缘起的。缘起,即指一切有为法皆由各种因缘而成。    

当我们在看待一件事物之时,不能彻底掌握它的真相,就容易予以不正当的认定,从而一切问题由此产生。明明是不净的,却毫无怀疑地看成净。明明是苦的,却竭尽全力地追求其中的幻乐,甚至乐此不疲。明明是无常的,竟任运地认为存有常的价值。明明五蕴之身不是我,却坚定不移地认为有个我的存在,而且为满足我执,不断追逐,攀缘外境,依于对境界的执著来肯定自我的存在,甚至通过种种方式来证明自我的价值。    

然而,在我们纵容自己对境界爱着之时,滋润生死的力量也因此愈发壮大,导致生老死一大苦聚的形成。我们深深地执著着五蕴,甚至忠实地皈依于它。世间人纵其一生,奔波劳碌为之服务,竟丝毫不知自己努力造作的一切,都将成为那份滋润生死的爱着。不知五蕴都是众缘生法,互相依赖,一概皆假,故经云:“照见五蕴皆空。”与无明相应为有,在这个本质为无常幻化的世间总是追逐想得到,殊不知一切烦恼几乎来源于想得之心。然而,佛陀一再强调要懂得放下,懂得舍弃,懂得破除种种执著,这样才能够活得更加安乐,更加自在。

图片3121.jpg

缘起中道之理是佛法的核心,三乘皆同此一行迹。而我们往往迷失在事物显现的表相,妄起计度,颠倒执著,总以为自己努力追求的一切是常乐我净,符合自己的价值取向。然而,这正是缺少缘起正见的后果。那些可爱非可爱之物,也都是众缘和合之产物。我们为此种种造作,甚至强起纷争,完全不见缘起显现背后的那一份虚妄才是其真相。从而为烦恼培育了优良的沃土,任由其膨胀滋长。甚至有时候,自己会被那些烦恼习气所起的情绪带来的反噬力量吞没,长时间地沉浸在难以自拔之境地,导致身心俱损的后果。

缘起的真实性就在现实,它不是我们外在所见的被名言施设出来的一个和合相,而是现实中的真现实。很多时候放不下,是因为没有给自己内心一个足够有力的理由,从而继续被烦恼习气裹挟。一旦理由充分,就能令心明见,从而具有更加究竟的抉择力,自己马上即能放下。各个缘起显现虽有差别,但本质是一样的。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照着显现走,难免会迷失在它的因缘中。照着缘起走,解读世界的一切就找到了根源。

释迦佛在世之时,观到难陀出家因缘成熟,就去叫他出家。难陀很爱自己的妻子,因为开始放不下就拒绝了。佛陀就用神通先带他去看一种叫瞎猕猴的动物,他见后觉得十分丑陋。然后又带他去天上,难陀看到那些天女,顿时觉得自己爱恋不舍的妻子,在天女面前就像瞎猕猴一样丑陋不堪。后来他就心甘情愿地就跟随佛陀出家修道。实际上大家念兹在兹,苦心经营,互相成就的那份爱着,也抵不过世事无常,人心难稳。然而,我们何尝不与难陀相似,错误观念形成的错误目标,会困住自己的一生,都不知如何走出。曾经一度看错,心牢牢地被困其中。一旦看清楚,那股热滚滚的束缚感就会随之消散,看得越清楚,执著也越轻。

从缘起中离开执著,从缘起重视因果,懂得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内悦外顺。让风是风,让雨是雨。尊重缘起,就能被现实奖励;违背缘起,就能被现实惩罚。若有广大的缘起观就能将自己的福德放大,拓宽格局,包容各种认知的人,容纳自己抑或他人不同的情绪,并且能够理解情绪背后的因缘。从众缘的角度来看,就不容易被表相迷惑。会对任何事物留有一定变化的空间,以免过于执著而不得自在。

若不能面对现前的缘起,就会被不当判断的境界抓住。经云:“众生虚妄横计,是此、是彼、是得、是失。起不善念,造众恶业,轮回六趣,备诸苦毒,无量亿劫不能自出。”世间的种种执著、挂碍、痛苦,无非都是缘起无自性。所以,当我们面对现实时,要学会善观缘起,才能在现实中觉悟,收获那份解脱,那份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