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僧感悟|回归自己

2025-08-22

树影婆娑,明暗互摄,瞬间将人心魂牵回古老轮回,星光熠熠,凉风习习,步伴弥陀,手牵素珠,心里的踏实与喜悦润心,其中滋味各自体会。心被尘覆盖,慢慢学着用弥陀的水清珠涤荡己心,尘影浮尘不怕厚不怕重,怕就怕在不愿用佛理去拂拭。

近期学习反倒让自己感悟颇深,记得之前有看到一个关于复习的诙谐文案:“复xi (review) 和不复xi (preview) 有个p的区别”,之前觉得特别贴切,且对P的认知仅仅局限于发音。这次学习,让P多了很多层含义,正如法师说的,给思想的野马套上缰绳,而我给单一低俗的P增添了色彩与高尚。Passionate -这是给我讲解学习的同行善知识赋予的。Playful -在相互讨论与理解过程所赋予的愉快。Positive - 经过同参善知识的帮助,让我对所学习的内容产生极大的好要心,让原本乌云密布的天都亮了,变的积极有兴趣了,连走路和晚上睡觉都还在思维。Peaceful - 这份平静是来自心里的低气。Powerful - 雄起,考试时的奋笔疾书。Practical - 经过这次的复习,让我又回味了一遍法义,受用无穷。记得有一次,法师在课堂上对初转法轮的讲解,有种瞬间醍醐灌顶之感,虽然没开但是受益了,让我学会了静待因缘。面对扑朔迷离的景,我们都在用镜像来面对这个幻化的世界,又经过自我无明意识的加工造作。如此辗转只会让我们离真相越来越远,如此放任自己又将何时才能回到我们的本真。我们学习佛法的目的,就是向着“明”的智慧解脱靠近,让我们原本杂乱无章的生活变得有序,变得明朗。我们也许不能像慧能大师那般无处惹尘埃,但我们可以时时勤拭之。

微信图片_20250822100018.jpg

记得法师经常告诫我们,我们面对外界境的时候已经是经过第六识加工造作了,我们所谓真真实实的看到其实就像拿照相机取境一般,有境像作用,等到第六识的时候又经过后期的剪辑加工,本就不真实了,若再头上安头,离真相只会越来越远。修行第一步就是恢复真识,通过现识去掉错觉,如手影戏,及杯弓蛇影,都是非有因而建立因。万事万物本是无自性的,修行就是不要多想,原本就是活在错觉里,正如常说的一句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我们在自己的梦境里活得不亦乐乎,上天入地的。我们看佛菩萨就像蚂蚁看我们人一样,不能想象不能理解,同样觉悟的圣者看我们也是如此的不可思议,这些众生是怎么在本就无的境界里造作的如此多姿多彩。

由此我们可以了知,修行人就是不应多想,更不应猜别人怎么想,因为同样的境人的不同境亦有差,莫自寻烦恼,外境都是我们心的映射,故若想境不扰首先要自心不扰。同样要相信每个人来到世间是有福报的,有些时候是福报的问题,所以不是我们的不要多想,若想事事顺心如意,那就不断的积累福报资粮。我们更需把眼光放长远,我们修行不为求此生,古德说:“使我们今生、来世蒙受痛苦的一切祸根,就是对今生的贪执。”常言道世上哪有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既要学佛修行又要追求世间八法的打算只能说是妄想而已。做为佛子,当系念我佛昔日为寻求真理救度众生而辞亲割爱、舍弃一切世间圆满毅然出家修行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