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僧感悟|为人子女应知孝道
2025-08-26
古人有云:“苍苍蒸民,谁无父母?”生而为人,皆有父母双亲,生你育你,养你教你。为人子女,饮水要思源,孝敬父母,赡养父母,才不枉人的一生,才不会愧对父母恩。
一、父母恩重如山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十月三年,怀胎乳哺,推干去湿,咽苦吐甘”省俺大师的《劝发菩提心文》云何念父母恩中写的历历在目,句句叩心扉。父母恩重如山,从怀胎开始,身体的不便,行动的不便,以及身心的焦虑,把一位无忧无虑的少女变成了忧思的妇女,从中要经历从未经历过的磨难,生下吾等。开始乳哺,一旦有感冒咳嗽,就心急如焚,正所谓“父身病,是为子劳成疾,母心忧,是忧儿未成器。”古时候就有卖血养儿女,为了让孩子上学成才,不惜自己的生命,最苦最累的活都是硬生生的抗下,孩儿犯错,一鞭鞭打在儿身痛在娘心,只愿孩儿们能成气候,不负父母一片心。此父母的恩重如泰山。
二、报答父母恩情
“父母生养教,北流恒无尽,随子生忧喜,慈爱过己身,观今思既往,恩念正等齐,纵使两肩负,何能报万一。”在《地藏菩萨本愿经》中就有讲到这样一个故事。在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名清净莲华目如来,时有一罗汉遇一位光目女,此女非常孝顺。在母亲去世之后,她设食供养,便寻问阿罗汉,母亲死后转生何处,阿罗汉告知在地狱受苦。此女得知母亲因生前爱吃鱼鳖、喜欢杀生,死后堕在恶趣受苦,悲痛不已,于是散尽家财,塑造清净莲华目如来的佛像,在佛前发广大誓愿,终使母亲得以解脱,此为光目女救母之情。
更在七月十五日,我们都会诵念《盂兰盆经》,经中主要讲了,目犍连在定中见母亲堕在饿鬼道中受苦,咽喉像针尖那样细小,便以神通盛饭菜给母亲吃。可是饭到母亲手中,立即化为炭火,目犍连见状,悲痛万分,到佛前乞求救母之法。佛陀为之说:“七月十五日,是僧众自恣日,若果设百味珍肴、鲜果于盆中,供养大僧众,靠十方菩萨的力量就可以度脱此母。”目犍连听后依教奉行,后使母亲脱离了恶趣。这就是目连救母最慈孝的典故。
经中有说子女对父母的孝,可以归纳为三种:一、赡养父母是小孝;二、为父母扬名是中孝;三、劝导父母信佛,知因识果,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大孝。我们现在出家修行,不能时时在父母身边尽孝,也没有父母心中那扬名万里的骄傲,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劝导父母信仰佛教,识知业果,少杀生,不谤佛,用我们微不足道的功德给予真诚的回向,使双亲能走入佛门,自信自度,这样就是最好的孝道。
滚滚长江深似海,浪沙涛尽还复来,不及父母生养教,知恩报恩涌泉恩,为人子女应知孝道,劝父母识因识果,实为奉行大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