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僧感悟|忙里偷闲 心乐彼岸

2025-09-04

学僧时代有点忙,忙于学习,忙于修行,忙于诸务。虽然一天都很忙,但是过得很充实。有时自己也会忙中偷闲,放松一下身心,约上一两个道友去南门散步。因南门的风景怡人,让人身心舒畅,吸引着众多法师和学僧此处散步,自己也是其中一员。

南门也是佛学院的正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大宏伟的山门,山门正上方写着四个大字:圆通梵境。“圆通”一词来源于观音菩萨的圆通德号,指圆满、通达、无碍的境界。菩萨因修习耳根圆通法门而成就这一境界,被称为“圆通大士”。所以,这里也是菩萨的道场。菩萨悲智双运,慈悲济世,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而自己能够在菩萨的道场学习佛法,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可以常常沐浴在菩萨的慈悲之中,福慧双修成就无上菩提道业。

山门右边有大小的水池,池中开满了白色、黄色、粉色等不同颜色的荷花和睡莲,其美丽而不妖艳,出淤泥而不染,给人一种清净脱俗、高贵典雅的感觉。池中还有许许多多数不清的鱼。鱼的品种大多是同一类型,体型大小可略分为三档:第一档鱼,个头尤其大,数量少,它们一般不轻易露面,喜欢在水池最下方活动,但偶尔也能见到它们的身影。第二档鱼,个头较小,不管你去哪个水池,都会看到它们。第三档鱼,就是刚出生的鱼苗苗,偶尔能见到。

微信图片_20250903212345_189_9.jpg

山门右边还有一片梅林,里面种着不同颜色的梅花。梅花傲骨,凌寒独自开。百花凋零之际,它们却开得正旺,为寺庙增添美丽的色彩。山门正前方有一条小河,河两岸是青青草原。这里的草原虽然没有西藏草原辽阔,但是看到它们就好像看到了大草原。望着它们,看在眼里,绿到心里。

河的正上方和两端尽头分别建了三座桥,形成通往整个寺庙的水上要道。桥周围种着各种绿植,把桥打扮一番,显得更加美观。山门左边有一片小树林,里面种着许多高大挺直的松树。松树一棵棵枝繁叶茂,像撑起的一把把绿色巨伞,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小天地。在它的小天地里有很多不知名的花花草草,还有一些小动物在那里生活。山门周围的道路,宽敞整洁,行走在上面,让人感觉舒坦。

南门的风景很美,每到到南门时,欢乐之心油然而生,而喂鱼则让自己的身心更加愉悦。散步过桥时,看见桥下有许多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想给它们撒点什么吃的,却发现自己两手空空。于是回来,就在网上买了一些素鱼粮。之后只要自己有空去南门散步,便会带一些鱼粮。看着鱼儿将鱼食吃得干干净净,自己内心很开心。

布施可以让人快乐,感恩这些鱼儿成就了自己的布施之行。以前总是不理解“众生欢喜,诸佛欢喜”这句话,通过喂鱼,自己似乎体悟到了一些欢喜之义。诸佛欢喜是因为看到众生欢喜,众生欢喜所以诸佛欢喜。欢喜是发自内心真实的流露,也是快乐的体现。

有时在想: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呢?快乐是欲望的满足吗?答案是否定的。当欲望得到满足时是快乐的,这是世间人所认为。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而之所以不断地追求,就在于把世间的种种看作是实有的、真实不虚的。

而在世人感受到所谓的五欲快乐时,其本质都是苦的。比如世间人喜欢杀生食肉,满足口腹之乐,杀害生命的当下造了杀业,业性就是恶的,而因果不虚,如《楞严经》所说“羊死为人,人死为羊”,生生世世互相杀食、吞啖。

人追求快乐本身是没有错的,错的是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快乐是利益他人,一起成就佛道。利益别人就是利益自己,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正所谓:予人玫瑰,手有余香。一个微笑,一句问候,劝人断恶行善,信愿念佛,皆是快乐源泉。

将来把手偕行,同登莲岸,在极乐世界与诸上善人聚会一处,处处皆是胜妙五尘,有情无情同演佛法,时时提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无有众苦,但受诸乐,彼时才是真正的快乐无时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