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僧感悟|无常尘苦 缘变万有惹深思
2025-09-14
提到弘一大师,立马会让大家联想到,才情卓绝、享誉四方的李叔同先生,大师不仅人是传奇人物,其变幻多姿的一生本就是一传奇,这是在无常中只有束手无策的大多数人是无法领略的境界。出家后弘一大师曾作《佛说无常经叙》:
生逢末法,去圣时遥;佛世芳规,末由承奉。幸有遗经,可资诵讽,每当日落黄昏,暮色苍茫,吭声哀吟,讽是经偈。逝多林山,窣堵波畔,流风遗俗,仿佛遇之。
从此段话我们可以看出,弘一大师未能生逢佛世的悲叹与怅惘,又感叹自己何其有幸值遇佛的遗教,大师在认识无常、接受无常后的那份淡然、悠闲之气度实应学之。大师并未因生逢末法,去圣时遥而自暴自弃,大师选择了珍惜佛的遗教并常常欢喜拜读,那份积极向上的精神实在难得。
人生本无常,我们又何必深陷其中?记得师父常讲生命危脆如鸡蛋壳,死缘多活缘少,生命就在呼吸间,人生不过三万余日,我们为何不让自己的生命发光发亮呢。我们恰似游鱼生活在尘网里,越挣扎网越紧,我们要做的不是怎么冲破这网,我们应该学习弘一大师如何超脱这无常尘网不被它束缚、禁锢。
弘一大师曾经手书门联曰:“草藉不除,时觉眼前生意满;庵门常掩,勿忘世上苦人多。”此举看似荒谬,矛盾,却也是真实滋味,悠远芬芳,淡淡久存。狼藉的杂草堆何以生意怡然?关闭的庵门之内何以是无穷的慈悲?看似矛盾冲突的背后其实是绝对的和谐。山穷水尽之际,转过头来,就眼前山光水色之境,何异于心中日星月赶的乌托邦、梦里的桃源。
佛曾说过真正安乐之人是知足之人,《四十二章经》中佛言:如果想脱离诸苦恼,当观知足。知足的人虽卧在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的人,虽处天堂,也不觉得称意。不知足的人,常常被五欲所牵,不得自在。我们真的可以静下来问问自己,我真的需要这么多吗?是什么困住了我们快乐的天性。
记得有这样一则公案:一日在江边,宋神宗问佛印禅师,江上往来的船只共有多少?此时江面船只往来穿梭,尽显繁荣景象。佛印禅师却语:“只有两只。”神宗不解,禅师答:名与利耶。是啊,简单数语却道尽了人生百态,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弘一大师用一生教会我们于无常处安淡度日,珍惜我们的福报与安宁,无常的时间能带去的有什么?答案自在人心,慎思笃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