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僧感悟|让佛法之光照进生命
2025-09-16
“五天十二考”!最后一门考试交卷的那一刻,意味着这学期的学习圆满收官。走出考场,炎热的夏日里,空气中仿佛弥漫着考试结束后自由和轻松的气息。经过几天的休整,拖着行李踏出校门,正式开启期待已久的假期。刚好赶在日落时分回到常住寺院,抬眼一看,与落日撞个正着。院里的松树都披上了“金装”,就连香炉的烟此刻都有了形状。卸下沉重的行囊,直接坐在了久违的青石板上。晚风拂过脸颊,身体的疲惫与舟车劳顿的倦意在不知不觉中退去踪影,那一刹那竟起了贪心,就想这样静静坐着,一直坐着……
不料,假期所带来的愉悦感也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病痛中,被快速切换到了“受罪模式”。回寺的第一天夜里,突然感到发热、鼻塞,浑身没劲儿,仿佛泄了气的皮球一般。万万没想到,美好的假期竟会是以一场感冒发烧开启。身体恢复后,忙碌的生活也由此展开。清晨翻个身准备再多眯一小会儿,就听到了师父的招呼声。最近寺里像是上了发条的钟:法会的筹备,居士的安顿,寺院的改造修缮等都很不懂事的赶到一起。寺里的师父们,都起早贪黑,忙得两脚不沾地。我当然也不敢偷懒,调整好后快速加入了忙碌的队伍中。
整个假期中,感受最深的是和大众们一起参加的几场忏摩。拜忏的意义不只在于拜忏时几个小时的洗涤与净化,更体现在日常的生活。要如何在念念之中不忘佛菩萨的慈爱与大度,乃是我们需要思考和落实的。
在拜忏之前,心里给自己加了很多预设:“这么热的天,一拜就是两三个小时,身体恐怕吃不消吧?”“过午不食的我,下午拜不会晕倒吧?”“还没开始拜,怎么就感觉腰酸背疼了……”但,我真的是多虑了!不仅我的各种预设都没有发生,反而经过这几场忏摩,我的身心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或许那就是出家年头久的师父们所说的“法喜”吧!拜忏结束后,我感觉自己像经历了一场从迷雾走向清朗的旅程。每一个礼拜的动作、每一句忏悔的文句,都不敢有丝毫的轻慢,仿佛手里捧着易碎的玻璃,生怕因自己的疏忽而失了庄严。大家平时如果不是经常礼拜的话,这种持续几小时的礼拜,膝盖和腰是要经受一定考验的。但也是在这种考验下,让我明白了,“忏摩”二字原不是随口说说的轻省,而是要以身体为匙,撬开那颗被懈怠包裹的心。“色身的苦,是提醒我们娑婆的实相。” 那阵阵的酸痛是在提醒我们慢慢放下对“舒适”的执着,生出几分向道的坚定。每日拜完,走出坛场,阳光洒落在身上,就像在我们心中尘封已久的阴霾瞬间被照透、照亮。
礼忏所带来的心情上的喜悦和身体上的轻盈让我忘却了礼忏之前所生起的退怯心。在每一次俯身礼拜的过程中,我仿佛明白了解脱从来不是远方的幻梦,而是从当下这一刻起,让每个起心动念都朝着清净光明的方向而去。
当然我们拜忏的意义,不能只局限于追求拜忏期间的身心清净,还要把拜忏的真义相续到日常生活中来。时时刻刻观照自己的一言一行,起心动念,并用身心去感受佛菩萨的慈悲与智慧,让“拜忏”真正改变我们的生命本质。
其实,我们在学佛的道路上要不断地的建立自己对三宝的信心。我们一路修学到现在,真正能从佛法当中得到那份感动和信心的人并不多。我们很多的感动和信心其实都还是停留在感性的作用里,不断地需要借助满足自己愿求的境界出现(比如求财得财,有求必应等。要有感应我们才信,没感应可能就质疑了)。或者是需要在别人给予肯定的鼓励声中,才能认同佛法的价值。但真正从自己内心智慧生起的自我肯定其实是很少的。因为这样,所以我们对佛法的这点微薄的信心有时禁不起大的打击就会退失,因为我们一直在向外寻求。
如果我们了解到佛法是基于现实的,各种变化无常的顺逆境,都只会加重我们对佛法的体悟。如此,从世间的种种无常变化当中,我们就会觉察到一些道理。也就是懂得修学的人,其实不是去避开世间,而是会善巧观察世间,从中看到缘起的真道理。就像我们出家一样,可能会暂时入于山林修学,但真正的目标是为行化世间,出离现实五蕴缠缚的家。这也就是《中论》中所讲的离开世俗谛,不得第一义谛的道理。“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真正信心的建立,要在生活点滴中,结合佛法去思维并运用,让佛法与我们的生活和生命融为一体,让佛法在我们的生命中产生作用。
希望接下来的日子里,自己能常思维、多实践。将经文中佛陀所教导我们的运用到学修生活中。让这次假期礼忏体验所带来的觉醒得以延续, 如此,“忏”才能让我们的生命发生根本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