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僧感悟|大乘甘霖 吾怀恒沐不疑

2025-09-29

在本二的《印度佛教史》学习中,法师讲到关于大乘佛教起源的时候,给我们开显了有关大乘非佛说的话题。自己挺受触动的,同时也非常感慨,轮转到现今末法的五浊恶世,众生竟然怀疑能令自己解脱成佛的命脉——大乘法,非佛所说。    

生长在大乘佛法国度的自己,很庆幸一开始就走在了一条彻底的路上,对于大乘法的真实与否,毫无疑问自己是非常坚定的。倘若非得坚持大乘非佛说,就必须要成立两点:1、大乘法不符合佛的精神;2、大乘法非佛亲口说。

众所周知,大乘行者以成就无上菩提为目标,同时誓愿救度一切众生脱离苦难。如《华严经》云:“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而菩提心则是大乘的根本发心。一个人如果真的发起菩提心,就表示他以无量无边的善法为所依,以此尽未来际度化众生。他的功德就如无尽灯一般永无止尽,所以经典说到若一个人发起菩提心,诸佛出广长舌赞叹他的功德,如是经多少劫也讲不完。而且,在修声闻法的人不会以度化众生为己任,而是以解脱生死为目标。但是,大乘菩萨就愿意暂时放下了脱生死的因缘,生生世世来度化众生直至成佛。以上求下化这样广大宽广的心量与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大乘精神所在,何等之伟大!    

图片1231.jpg

菩提心是众宝之最,广大的福德唯有发菩提心才能与之相应。宰相能力再强,也抵不过一个刚出生的王子。因为王子初发菩提心,虽未成就,但将来定会成为法王。没有了解菩提心的价值与内涵,就断然下定论大乘非佛说,就等于一概否定了大乘精神所在——菩提心。然而菩提心是一切法的根源,众福德之所依,是人性光辉最极致的发挥。经典说宁可下地狱,也不要毁坏菩提心,坏菩提心就是断佛种子,坏众生之大利益。    

再者,大乘法非佛亲口宣说而是后人衍生出来的,这就等于否定大乘经典是佛说,如此大乘就没根了。有学者认为大乘经典的结集不符合程序确认,我们不否认佛教在历史上一定留有痕迹。但是,整个佛法是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它的那份跨众生界的清净不能仅仅用有限残存的历史文献来判定,如此这般佛法即与世间法无异。文本类经典的流传是从结集以后开始,在七叶窟内以迦叶尊者为首的五百阿罗汉共集出经律论三藏,除此之外还有文殊菩萨和阿难等去铁围山结集了大乘经典。作为一个初学者,我无法判断是否真的存在铁围山结集,但我相信神通是存在的,因为这是众生本具的,只是我们被自己的妄想执著障住了,从而无法显发。   

如果一味把神通神话性,佛陀度化天道众生、地狱道众生、饿鬼道众生的功德就无法被肯定。一般学术立场的大乘兴起说主要有三种:1、大众部起源说;2、佛塔信仰起源说;3、佛传文学起源说。然而,我们会发现这种学术立场的大乘兴起说基本无视大乘思想与佛陀本身的关联性。有限的历史文献等资料并不是绝对的,若文献有效,天道、饿鬼道、阿修罗道如何去证明?六道轮回中属于灵性的部分如何去描述?古大德在实修过程中历代一路传下来的法的传承,如何在片段的资料堆砌里面完整地找出来?若神通就是神话,阿罗汉的价值被否定了,佛陀的超越性被抹煞了……如此,所有的圣者都将被打为凡夫。    

若大乘经典非佛所说,对于虔诚的净土行者也不用念佛了,因为《阿弥陀经》《无量寿经》等净土经典都不是佛所说。而且,中观、唯识等经典也都依此类推。如此,显然是与事实相违。假若真是这样,很多修行方法都将全部停止,如净土法门、观音法门、地藏法门等,然而多少众生因此得益。    

大小乘经典都有三法印,都讲四依四不依,所以值得肯定的是,大乘佛法无疑来自佛陀本怀。而且大乘法是众生最大的福田,是佛法的命脉所在。《菩提资粮论》云:“未解甚深经,勿言非佛说,若作如是言,受最苦恶报。甚深经者。谓空无相无愿相应。”今言大乘非佛说,则会失去修道的大利益,断众生之佛种,自误误人,切不可轻易谈之。作为佛弟子要护持佛教,护念众生福报,更是要理解并如实地践行佛陀的教导,努力做到自利利他,自觉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