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僧感悟|心有依止 不忧不惧
2025-10-12
在这个物质丰富、信息发达、欲望炽盛,但是信仰极度度缺失的时代,内心总是难免的充满了很多的焦虑和不安。古代的时候,车马很慢,大部分的时候人也都能够安分守己,安贫守道。可现在的时代,人们会不断的追求财富、地位、健康、长寿等等,以让自己能够生活的更加安心,能够在社会上拥有一席之位。这些外在的物质与名誉地位固然值得珍惜,但如果内心没有信仰无所依止,即便拥有这一切,也难免在无常变幻中计较得失,感到惶恐不安。
时代是纷扰不安的,外境变化无常,内心烦恼重重。许多人一生奔波劳碌,只为寻求着自己的依止:希望依靠事业,可是事业有成败;希望依靠家庭,可是家庭有聚散;希望依靠健康,可是健康有盈亏。佛法告诉我们,一切的外境都是成住坏灭的,凡有所依,皆属无常,终究靠不住。《妙法莲华经·譬喻品》中把三界比喻作火灾,就是佛陀想告诉我们,这个三界终究没有安稳,求安稳终究一场空的真相。我们唯有超越轮回,跳出三界,才是我们真正的安稳依止。
佛陀大慈大悲,为三界的末法众生主动宣说了净土法门,让我们众生的心有依止,不再患得患失,最终离苦得乐,往生净土。净土法门所倡导的“依止”,不是依止某一个人,或者是依止外在一切势力,而是依止阿弥陀佛的大慈悲和大愿力,依止我们自己与阿弥陀佛无二无别的自性。阿弥陀佛在因地世自在王座下为法藏比丘时,曾发四十八大愿,誓救一切众生往生极乐世界。其中第十八愿尤为深切与慈悲:“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阿弥陀佛以无尽的慈悲,为我们建立了一个绝对可靠的依止处——西方极乐世界,那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以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念佛求生极乐世界。
也许我们常常会感觉当下娑婆世界的一切是如此的真实,身体、情绪、财富名利等等都是如此的真切,西方极乐世界却是虚无缥缈的,遥远的。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相信,是我们的自己的业力限制了我们的想象,我们一定要相信佛陀所说的是真实语,两土世尊是不会对我们打妄语的。当我们真正信受阿弥陀佛的救度、发愿往生净土的时候,内心便会发生微妙的转变。不再惶惶不安的想从外境抓取依傍,不再畏惧生死而念念无安,因为内心非常笃定的知道,无论遭遇何种境缘,无论在任何时候,都有阿弥陀佛作为我们的依靠。就像孩子有了母亲的护佑,舟船有了港湾的停泊,小鸟有了可以栖息的巢穴,内心自然安稳、踏实,不焦虑。这种心安,是世间任何福报都无法比拟和超越的。
在日常修行中,我们或许仍有烦恼习气,仍会遇到逆境挫折,但因为心有依止,相信阿弥陀佛无时无刻不在慈悲护佑着我们,相信阿弥陀佛永远不会舍弃我们,相信我们自信的清净一定会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此时我们就能够以相对平和的心境去面对一切的遭遇,因为我们知道这一切的快乐与痛苦都是暂时的,唯有阿弥陀佛的救度才是永恒的保障。只要我们真切的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即是与佛愿相应,与极乐世界相连,念念不离,即是念念与佛相应,西方极乐世界独属于我们的莲花正在长大,楼阁也在建好。
人生莫大的福报,不是拥有多少财富、名利、地位等等,而是心有所归,心有所依。当我们真正的把生命依托给阿弥陀佛,把归宿指向极乐世界,当下即得安心,现生即获大利,不忧不惧,安稳度生。愿我们都能深信切愿,赤心念佛,让心灵真正安住在弥陀的愿海中,不浪虚耗暇满的人生,直至往生净土,圆满成佛。彼时我们即可有真正的慈悲与能力报恩,报国家对我们的培育恩德,师长对我们的教导恩德,父母对我们的养育恩德,众生对我们的成就恩德,以及三宝对我们离苦得乐的最大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