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僧感悟|再入校园 寻心普陀

2025-11-06

时光转眼即逝,离别校园已是十余载。未曾想到,竟能再以学僧的身份再次踏入校园,走进心驰神往的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毕业后的十余载中,曾多次回想起过往校园的学习生活,也曾想过是否仍有机会踏入校园,再续校园的学习生活,而今再次走入梦寐以求的校园,着实让人升起无限的感恩与珍惜。

初入校园,新环境,新身份,现在的我已是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的一位学僧,重新踏入知识的海洋。课堂上,法师传授的知识皆是我未曾涉足的全新领域,众多课程当中,其中最令我着迷的当属梵呗。法师在授课时娓娓道来,讲述着梵呗唱诵因地域而各具风骨,苏派婉转清雅,如江南烟雨缠绵;川派高亢悠远,似巴山蜀水苍茫等等。每个地区都各有特色,自成体系。而法师所教的是浙江地区广为流传的唱法,其韵律庄重而不失灵动。这些知识不仅让我领略了佛乐之美,更能在日常的早晚殿时得以实践,真正获得了“学以致用”的成就感。

微信图片_20251105204938_834_9.jpg

再次进入校园已一月有余,校园生活如一方净土,隔绝了尘世的喧嚣。漫步其间,檐角风铃轻响,连我素日浮躁的心性也渐渐沉静下来。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确实是一处既能修身又能养心的处所,让人暂忘尘劳,享受安闲自得的禅意生活。

每当我在校园漫步或者赶路的途中,常有流浪猫徘徊,相应的是时常看见慈悲的法师们停下脚步,轻声唤它们前来,投喂这些流浪猫。这些生灵虽微小,却亦被温柔以待。出家人以慈悲为怀,此等善行,相信会如菩提种子,在时光中绵延生根,愿这些生灵亦能感知佛国慈悲。这份对众生的体恤,相信会如佛殿的香火般,恒久延续。惟愿这些毛茸茸的小生命,也能安然度过凛冬,在慈悲的暖意里觅得生机。

此外,集体生活让我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人。有刚刚步入成年的“小同学”,朝气蓬勃;亦有而立之年的“大同学”,沉稳笃定。古语云:“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都有优点,要有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每个人都优点都值得学习。正如一款游戏中某位英雄的语句“真正的大师永远怀着一颗学徒的心。”我常心怀谦恭,观察学习他人所长,深知每一处细微的光亮,皆可照亮自己前行的路。

展望未来的校园时光,我惟愿与同窗共勉,在清幽的学院净土中精进学问,让每一日的学习,都成为滋养生命的甘露,让每一刻的领悟,都化作照亮心灯的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