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僧感悟| 风流才子 一代高僧
2025-11-20
闲来无事,逛逛读书馆,被一本“半世红尘,半世空门”的蓝皮书所吸引。驻足观望,被里面的文辞所陶醉。看书名,一般人也会想起那位在世间赫赫有名的李叔同,出家后名震南北的弘一大师。这本书讲的就是弘一法师。
在这位笔者下,用散文的形式勾勒出一位风雅的他,风流的他,又是严持戒律的他,悲喜交集的他。书面这样写着:“他可以是乱世才子,妙笔丹青,诗情画意;也可以是方外高人,闲云野鹤,笑看红尘。风起的时候,他在风里;云过的时候,他在云里。”书背面这样写着:“那时候,它是风流蕴籍的才子;那时候,他的世界里满是风花雪月。平平仄仄里,有他的悲伤与欢喜;山光水色间,有他的浅酌与徘徊。甚至,秦楼楚馆,烟街柳巷,也有他的醉意阑珊。可他,蓦然转身,便将繁华与风流,决绝地抛给了过往。从此,俗世红尘再也没有他。”几段优雅的文句,把大师的一生描述完毕。尚且把大师一生分两个阶段,第一在俗,第二出家。

第一在俗。1880年10月23日,大师出生于天津,其父是天津官宦富商之家,为他取名李文涛,又因为是天津李家文字辈的三少爷,字叔同,乳名成蹊。后来,他有很多别名,经记载有两百来个名字,有较熟悉的就是他母亲往生后,他东渡日本留学,给自己起名为“李哀”,又以“李岸”之名考入东京美术学校油画科,又有艺名“息霜”开启话剧团体......在俗世间,可以说是家庭美满,功名成就之人。在学术界也有他一席之地,艺术的成就,如戏曲艺术,绘画艺术,书法篆刻,音乐艺术......他所涉足的领域都是当时最新鲜的艺术,毫不夸张的说,他开启了中国艺术的新河。就这么一位诗词歌赋音律,丹青文学戏剧皆通的李叔同转身抛下了一切,进入了空门。
第二出家。1918年,大师以居士身份拜了悟和尚为弟子,取名演音,号弘一,后在农历七月十三日入虎跑定慧寺出家,大师出家后多次闭关,研究戒律,纂写《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著《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篇》,为振兴律学,付出心血,为后来学律之人留下宝贵的书籍。他曾创设“南山律学院”,将自己的后半生完全奉献给佛教事业,从此义无反顾,成为刻苦专研修持弘扬戒律的一代高僧。
大师晚年病苦缠身,在晚晴室写下身后嘱托。在逝世前写下“悲欣交集”,与1942年10月13日(农历九月初四日)圆寂,至此一代高僧陨落。
半世的风流,给了过往,半世的禅心,付于烟云。长亭古道,芳草连天,仍有残笛,仍有知交,声断夕阳,零落天涯。深山禅林,云水天涯,人来人往,世上已无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