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2025年“同舟明道”参学之旅
2025-04-30
仲春嘉时,柔风抚柳绿,霁月笼烟轻;前庭樱纷似雪,后园苔润闻莺。在这风和日丽、万物峥嵘之际,为丰盈学僧修学底蕴,于见闻中启迪智慧,在体悟中坚定道心,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男女众师生于 2025 年4月25 日至27日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同舟明道”参学之旅。我院的普陀学子们秉爱党之诚,承爱国之责,沐时代春风,怀虔诚之心,踏上参学之路。
男众部:
参学前夜,男众部召开春季参学见面会。在会上就行程安排、安全规范、礼仪细节等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并指出本次参学意义非凡,既是深入祖庭、探寻法脉传承的修行之旅,亦是厚植家国情怀、践行爱国爱教精神,于青山绿水间体悟使命担当的生动课堂。学僧们当以虔诚之心、敬畏之态,全身心投入其中。
四月晴和,天台山麓云蒸霞蔚。学院男众部由教务办主任昌琳法师带领2024级男众预科班、2024级男众本科班、2024级男众研究生班学僧及学院部分法师组成参学团一行赴浙江天台参学。
参学前见面会
首日:踏谒陵园缅忠魂,观瀑寻踪悟济癫
4月25日晨7时,参学团启程之际,昌琳法师率众讽诵《大悲咒》《心经》,以清净梵音祈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愿此次参学之旅福慧双增、圆满顺遂。
首站抵达天台飞鹤山革命烈士陵园。此地作为1928年中共天台县第一次代表会议的秘密会址,被誉为天台“红色摇篮”。学僧们肃穆瞻仰烈士纪念碑,以佛门弟子的虔诚之心,缅怀革命先辈的不朽精神。随后,参学团踏入天台山大瀑布。这处总落差325米的“中华第一高瀑”,千年来吸引王羲之、李白等文人墨客留下诗文墨宝。飞瀑轰鸣中,学僧们感悟自然造化的磅礴,体会“水流任急境常静”的禅意。其后,踏入济公故居,古雅的南宋建筑群落与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这座承载着南宋遗韵的宅院,雕梁画栋间流转着历史的余温,匾额楹联镌刻着济世传奇。学僧们漫步古宅,在“陇西园”的曲径回廊中,透过斑驳的窗棂,仿佛窥见济公年少时修学的身影;在济公生平事迹展馆内,大家驻足凝神,对这位“活佛”超脱世俗、普度众生的精神赞叹不已,更在潜移默化中深化了“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的修行认知。众人在古雅的建筑与动人的传说中,完成了从缅怀先烈、感悟自然到传承精神的升华,为首日参学画上了圆满句点。
天台飞鹤山革命烈士林园前合影留念
天台山大瀑布合影留念
参访济公故居
次日:万年古刹习宗义,螺溪传教沐法雨,智者灵塔证初心
次日晨光初现,参学团一行踏入天台宗祖庭万年禅寺。万年禅寺亦是天台宗佛学院所在之地,位于台州市天台县城关镇西北万年山麓,地处白鹤镇,肇始于东晋、鼎盛于南宋,为“五山十刹”之列的古寺。殿堂巍峨,香烟袅袅,学僧们齐聚大殿,齐声诵经,以虔诚之心祈福纳祥,祈愿众生离苦得乐、法脉永续相传。随后,在浙江佛学院天台山佛学院副教务长久仁法师的悉心讲解下,学僧们系统地领略了天台山“佛宗道源”的深厚底蕴与千年文脉,了解从智者大师创宗立派至今的千年历史,在座谈会上,双方院校师生代表就佛学院立足传统、接轨时代的现代僧伽教育理念进行交流,分享了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与传统丛林规制相融合的建设成果,深入解读了分层递进的僧伽培养模式,从经论研习到禅修实践;从文化素养培育到弘法能力提升;全方位塑造契合时代需求的佛门人才。此番座谈交流,不仅勾勒出天台山与普陀山僧伽教育的互动交流,更让学僧们感受到普陀山与天台山作为文化传承阵地与修行摇篮的双重担当。
参访万年寺
万年寺大殿内诵经祈福
聆听天台山佛学院历史介绍
与天台山佛学院副教务长久仁法师交流
与天台山佛学院副教务长久仁法师互赠书籍
天台山佛学院合影留念
午后,参学团一行到达螺溪传教院。台州市佛教协会会长、螺溪传教院方丈,我院天台学研究生导师净旻大和尚热情相迎。大和尚首先向参学团致以亲切问候,并深情追忆与普陀山的殊胜法缘。他娓娓道来早年于普陀山求法参修的难忘岁月,字里行间满是对这片观音道场的眷念,让在场师生深切感受到一脉相承的法脉温情。随后,大和尚步履从容,亲自引领参学团穿梭于寺院的飞檐斗拱之间,将寺院建筑化作流动的佛法教科书,每至一处殿堂,大和尚都以深厚的佛学造诣与生动的讲述,以生动典故详细介绍寺院的建筑风格与造像理念,更以鲜活有趣的典故,将佛法智慧融入对藻井雕刻、壁画彩绘的讲解中;让一砖一瓦皆成为启迪心性的无声妙语,浸润着每一位参学师生的心田。众人无不沉浸其中,法喜充满。最后,众人相邀大和尚至定慧门殿前合影留念,定格这份法缘殊胜的珍贵时刻。
净旻大和尚慈悲开示
与净旻大和尚互赠书籍
与净旻大和尚合影留念
参学团一行抵达智者塔院时,暮色轻笼山林,古刹在氤氲的云雾中更显庄严静谧。智者塔院因供奉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的肉身舍利而声名远扬,是天台山最具神圣感召力的佛教圣地。“登峰始识天台寺,入室还寻智者龛”,这句流传千年的偈语,此刻正应和着众人探寻圣迹的虔诚信念。踏入塔院,一主三辅的塔群格局映入眼帘:中央的智者大师肉身塔古朴雄浑,四周环绕着唐代章安尊者总持灌顶大师塔、荆溪尊者湛然大师塔,以及明代幽溪传灯法师塔,四座古塔跨越千年岁月,静静诉说着天台宗历代祖师的弘法传奇。参学团师生手持清香,缓步绕行墓塔,在静默的礼拜中缅怀祖师。塔院的清净庄严仿佛化作无形的加持之力,令众人澄心静虑,在叩拜间坚定了“续佛慧命、弘法利生”的修学道心。礼塔完毕,学僧们沿着石阶登上智者大师说法台。平台之上,天风浩荡,云雾翻涌,众人仿佛穿越时空,目睹智者大师当年在此宣讲《法华玄义》、《摩诃止观》的盛景,于山海苍茫间,体悟“一念三千”的圆融妙理,法喜充满,久久伫立而不愿离去。
朝拜智者肉身塔
智者大师说法台静坐
终章:踏访隋代古刹,圆满天台圣行,聆听隋塔千年韵,感悟天台万载情
4月27日上午,参学团抵达参学之旅的最后一站——千年古刹天台宗祖庭国清寺。参学团抵达国清寺后,受到衣钵静修法师热情相迎。首先,在静修法师引领下,参学团步入祖堂;众人虔诚诵经,在梵音袅袅中,将三日来礼祖参学的功德至诚回向。随后,法师带领学僧们依次礼拜各殿堂,古刹庄严气象与佛法深邃意蕴,令众人沉浸其中。
参访天台国清寺
参学和合文化
国清寺缅怀祖师
此行更获浙江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国清寺方丈允观大和尚慈悲接待。大和尚于丈室设座开示,援引历代古德之事迹与祖师的法语箴言,谆谆教导众人作为出家人应如何淡泊名利、坚守本心;并结合国清寺对隋塔、隋梅等文物古建的保护实践,为同学们阐述佛教文化传承与文物守护的深远意义。
允观大和尚慈悲开示
与允观大和尚合影
参学途中,带队法师向万年寺、国清寺的僧众及同参道友介绍了中国佛学院普陀山佛学院的办学理念、师资力量与教学成果,积极宣传学院招生计划的具体情况,搭建起两地文化交流与人才培养的教育桥梁。
27日下午,参学团平安返回学院。此次参学以“学思践悟”为笔,以“知行合一”为墨,不仅是一场佛法研习的修行之旅,更是一次厚植家国情怀、坚定宗教中国化方向的生动实践。此番行程融礼佛问道、缅怀先烈、文化寻踪于一体,在千年古刹的梵音与革命圣地的丰碑间,谱写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教的修行篇章。从历史古刹中探寻文化传承,在红色圣地感悟信仰力量,以实际行动推动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民族复兴贡献佛教界的智慧与担当。
这场汇聚祖庭圣迹的殊胜之旅,不仅滋养了同学们的向道之心,更让“爱党爱国爱教”的信念深深扎根于心中。同学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参学为契机,效法观世音菩萨慈悲济世的精神,精进修持,努力成长为“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新时代合格僧才,为佛教事业发展与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女众部:
学院女众部参学团由2024级女众研究生班班主任安详法师、2024级女众本科班班主任仁洁法师带领的2024级女众研究生、2024级女众本科生共计60余名学僧参加此次参学活动。依次去到雪窦山弥勒圣坛、南浔古镇、湖州铁佛寺、湖州市烈士陵园、钱壮飞纪念馆、明学长老纪念馆、莫干山皇后饭店(毛主席下塌处)等地。本次行程跨越历史与自然、融合信仰与家国,参学团一行在行走中感悟文化底蕴,在参访中深植爱国情怀。
首日:弥勒圣境启心扉,江南文脉润道心
25日清晨,参学团沐浴朝阳启程,首抵雪窦山弥勒圣坛。作为弥勒信仰的当代弘化道场,圣坛以庄严的建筑与深厚的法脉,在古典与现代的碰撞中,展现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融。学僧们礼拜弥勒金身,祈愿相逢于龙华三会,聆听“大肚能容”的智慧开示,体悟“慈悲喜舍”的普世精神。天光云影间,众人感怀弥勒菩萨的济世愿力,更坚定了以菩萨精神服务大众的道心。
午后,参学团漫步南浔古镇,于小莲庄的荷风竹影中品读园林禅意,在嘉业堂的万卷书香里触摸文化传承。张石铭旧宅“江南第一宅”的雕梁画栋,诉说着中华匠心的精妙,更让学僧们深刻认识到:佛教的慈悲智慧,唯有扎根中华文化的沃土,方能枝繁叶茂。
弥勒圣坛前合影留念
次日:千年铁佛证法脉,红色基因铸丹心
26日,参学团一行到达了湖州铁佛寺,受到了铁佛寺天慧法师与恒安法师的热情接待。二位法师引领参学团瞻仰千年法相,讲解寺院的历史变迁,并逐一介绍了寺藏文物:唐代的陀罗尼经幢、北宋铸铁观音像、元代赵孟頫的天宁万寿禅寺碑与普觉碑、明代的古井、清代胡雪岩捐赠之铜钟。……观音殿内,北宋铸铁观音像庄严静谧,其工艺融汇唐宋风华,既是佛教艺术的瑰宝,更是佛教中国化历程的见证。天慧法师娓娓道来:“铁观音历经千年风雨,见证朝代更迭,却始终以慈悲之姿俯视人间,这正是佛教与中华文明相融共生的象征。”学僧们合掌礼拜,感念佛法在历史长河中的生生不息。安详法师、仁洁法师在铁佛寺进行了招生宣传,详细介绍学院办学规模和师资力量,欢迎当地有志僧青年报考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天慧法师与带队的安详法师和仁洁法师相互赠送纪念品,并与参访团在观音殿门前合影留念。
招生宣传
铁佛寺前合影留念
随后,参学团走进湖州烈士陵园与钱壮飞纪念馆。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众人肃立默哀;纪念馆中,钱壮飞烈士“龙潭三杰”的传奇事迹,让学僧们深切体会到“爱国爱教”的深刻内涵。佛子当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烈士们舍生取义的精神,与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大愿无二无别。
湖州烈士陵园前合影留念
午后,太湖水系的图影湿地以碧波潋滟洗去尘劳。下午四时许,参访小西街明学长老纪念馆,通过图片、文字、实物等多种形式展示长老生平事迹、修行历程、弘法活动以及对佛教事业的贡献。学僧们驻足于长老弘法济世的图文前,凝望其简朴的衲衣与手稿,无不为之动容。长老一生持戒精严、爱国护教,正是我们修行的楷模。
终章:莫干风云砺初心,爱国爱教践宏愿
27日,参学团驱车莫干山。在毛主席下榻的皇后饭店,众人追忆伟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于武陵村眺望群山叠翠,更感念先辈以热血铸就的和平盛世。庾村民国风情街上,青砖黛瓦间流淌的不仅是历史烟云,更是一代代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精神血脉。山河无恙,方有晨钟暮鼓;国泰民安,乃能安心办道。
三日参学,步履所至皆是法益。此次参访以行践道,将佛教中国化的历史脉络、红色文化的信仰基因、自然人文的慈悲启迪融贯一体,令学僧们眼界大开、道心愈坚。学僧们定当铭记“上报四重恩”之训诲,始终高举爱国爱教旗帜,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为指引,深入践行佛教中国化方向。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中国佛学院普陀山佛学院女众部将以观音菩萨的慈悲胸怀与智慧担当,与祖国同心同行,为庄严国土、利乐有情贡献更多清净力量!
此次参学的圆满成功,离不开院长道慈大和尚的慈悲引领、常务副院长会闲法师的精心统筹、学院领导的关怀指导及全体随行法师的辛勤付出,更得益于祖国繁荣昌盛、社会安定祥和的时代沃土。
文:教务办
图:教务办
责编:演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