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举行2022级研究生中国佛教史专业毕业论文答辩会
2025-05-09
2025年5月9日上午,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在慈恩院举行2022级研究生中国佛教史专业毕业论文答辩会。
会闲法师担任本次论文答辩组组长
中国佛教史专业研究生导师界定法师
中国佛教史专业研究生导师现了法师
本次答辩评审专家由学院观音学专业、戒律学专业研究生导师会闲法师,佛教建筑学专业、观音学专业研究生导师能进法师,中观学专业、佛教制度专业研究生导师智瀚法师,禅宗学专业、宗教比较学专业研究生导师如义法师组成。我院中国佛教史专业研究生导师由本院界定法师、现了法师担任。会闲法师担任本次论文答辩组组长。
能进法师点评
智瀚法师点评
如义法师点评
共有三位学僧参加此次毕业论文答辩会。答辩会上,根据毕业论文答辩程序安排,答辩学僧先后经历了导师荐介、论文自陈、评委提问、评委点评等环节。三位同学分别就各自论文的总体内容作了较为清晰的陈述,展示出在学术上该有的专业性与严谨性,三位学僧顺利地通过了答辩考核。
来心师
来心师以《略论明未清初岭南天然函昰法系的佛儒融合思想》为题,本文首先考察了明末清初岭南天然函昰法系佛儒融合思想产生的背景;其次,对天然函昰法系的佛儒融合思想展开论述:天然函昰倡导“佛儒合流”,即在佛法阐释中融入忠孝观念;祖心函可秉持”融儒摄佛”;而屈大均的思想则呈现“融佛入儒”特质。最后,对三者的思想进行比较:天然函昰持“以儒辅佛”,祖心函可主“佛儒兼容”,屈大均则“以佛辅儒”,依托诗文创作、抗清实践及文献编纂,实现佛教义理与儒家气节论的创造性转化。
明泽师
明泽师以《北宋太平兴国寺译场研究》为题,通过对北宋政治、文化和佛教背景的透视,考察太平兴国寺译场兴起及其发展的原因,并对译场的建筑架构、译经流程及主要译经人员进行全方面的梳理,分析太平兴国寺译场的独特性及其对北宋佛教乃至后世佛教的影响。
宏懿师
宏懿师以《中土祖师的印度佛教圣迹观—以<佛国记>与<大唐西域记>为中心》为题,本文以法显和玄奘西行求法为背景,通过两大中国祖师所撰写的历史文本,将以中土祖师对印度遗迹的实地考察为切入点,分析印度佛教圣迹以及中土祖师的圣迹观是如何形成的等内容进行考察。
最后,在答辩委员会专家组的一致同意下,来心师、明泽师、宏懿师顺利通过本次毕业论文答辩。正所谓说法有辩慧,护教有便行。人才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当代僧青年应以笔端具大辩才,演弘法护教之大佛事,光赞佛乘。学院本着“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认真严格要求学生的学术规范,不断提升学术研究水平,以致力于不断提升学生的学术研究水平,规范研究生教育工作,争取为普陀山乃至整个佛教界培育更多符合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僧才。
文:宏懿
图:幽觉
责编:演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