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举行2022级研究生宗教比较学专业毕业论文答辩会
2025-05-14
答辩现场
2025年5月14日,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在学院慈恩院会议室举行宗教比较学专业2022级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会。本次答辩评审委员会成员由我院观音学专业、戒律学专业研究生导师会闲法师,早期佛教专业、中国佛教史专业研究生导师界定法师,佛教建筑专业、观音学专业研究生导师能进法师,中观学专业、佛教制度专业研究生导师智瀚法师,佛教文献学专业、中国佛教史专业研究生导师现了法师组成。我院宗教比较学专业研究生导师由华东师范大学张晓林教授、本院如义法师担任。会闲法师担任本次毕业论文答辩组组长。
会闲法师担任本次论文答辩组组长
宗教比教学研究生导师张晓林教授
宗教比较学专业研究生导师如义法师
本次答辩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共有三位2022级宗教比较学专业的同学参加。根据毕业论文答辩程序安排,答辩同学先后经历了导师荐介、论文自陈、评委提问、评委点评等环节。三位同学分别就各自论文的总体内容作了较为清晰的陈述,展示出在学术上应有的专业性与严谨性,三位同学顺利的通过了答辩考核。
高如师以《佛陀与孔子闻思修教育观比较研究——以<阿含经>与<论语>为中心》为题,文章以佛陀和孔子的教育观为核心,从闻思修的角度出发,对比两者从概念、内容、目的上的同异。佛陀倡导弟子通过听闻佛法来获取知识,同时强调思考的重要性,要对所闻佛法进行深入思维,以理解佛法的真谛,如通过禅修中的内观来思考身心的本质,获得解脱和觉悟。孔子则主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认为学习与思考相辅相成,只有将两者结合,才能不断增进智慧,旨在培养能够担当社会责任的人才,强调通过个人的修养和努力,实现社会的安定和繁荣。
高如师
传屿师以《唐代道教重玄学中援佛入道思想初探》为题,全文聚焦于初唐至盛唐时期道教重玄学的发展中援引佛教思想的部分作以阐述。其中道体论部分成玄英和李荣援引佛教中观思想,构建双遣双非的重玄哲学,不仅如此成玄英还吸收佛教诸法因缘生的观念完善了道生万物的理论;李荣援引佛教真俗二谛的思想,构建道教真俗二道之论。道性论部分以王玄览为例分析其修道方法中以司马承祯为例,以其著作《坐忘论》为中心,阐述坐忘七阶与止观十级中的同向性。全文完整的展示重玄学援佛入道的过程,体现佛、道义理交融的成果。
传屿师
能缘师以《圣严法师禅法思想及实践探究》为题,全文以近代高僧圣严法师禅法思想以及实践探究为核心。首先从法师的生平著作、法脉宗源中分析其禅法思想的来源和特色,并以默照禅为研究对象,从理论和教学实践两方面展开,阐述“默照”禅在法师禅法思想体系中的重要性。并系统化、层次化,将古典禅法现代化教学,并在教学实践方法上调和禅宗话头禅和默照禅,整理出次第化的渐修法门,将修心历程分阶段式教学。介绍圣严法师的禅法在法鼓山的实践理念,推动法鼓山三大教育运动、推动心五四运动的实践方法。
能缘师
最后,在答辩委员会专家组的一致同意下,高如师、传屿师、能缘师顺利通过本次毕业论文答辩。
界定法师点评
能进法师点评
智瀚法师点评
现了法师点评
毕业评分环节
正所谓说法有辩慧,护教有便行。人才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当代僧青年应以笔端具大辩才,演弘法护教之大佛事,光赞佛乘。学院本着“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认真严格要求学生的学术规范,不断提升学术研究水平,以致力于不断提升学生的学术研究水平,规范研究生教育工作,争取为普陀山乃至整个佛教界培育更多符合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僧才。
文:传屿
图:幽觉
责编:演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