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文选|助力共同富裕 贡献佛教智慧(代序)

2023-05-04

会闲 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

 至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党的十九大确立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2021 6 10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浙江成为“共同富裕”的窗口和前沿阵地。浙江省佛教协会在七届理事会第十七次会长会议上(20216 28 日)传达学习了《意见》和浙江省委十四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曾做出如下五项决议:

一、高举爱国爱教旗帜,强化政治认同,充分认识《意见》出台的重要意义。

二、打造浙江佛教文化高地,形成富有浙江特色的佛教文化品牌,以文化力量推动社会进步。

三、以戒为师,正本清源,提升浙江佛教的教风建设管理水平。

四、坚持推进生态寺院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合共生。

五、践行慈悲济世精神,巩固脱贫攻坚战成果。

2022 3 月,浙江省佛教协会第八次代表会议闭幕后,省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黄建发会见了省佛教协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并看望全体与会代表。黄建发代表省委对会议圆满成功及当选的新一届省佛教协会领导班子表示祝贺时强调,省佛教协会新一届领导班子和全省佛教界充分发扬佛教优良传统,继续发扬“慈悲广济”的精神,争创佛教中国化的标杆,争做全面从严治教的典范,主动融入全省数字化改革浪潮,聚焦聚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引领浙江佛教沿着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正确道路前进,维护全省宗教领域和谐和顺的良好局面,为我省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贡献佛教的智慧力量。

近年来,舟山市委统战部着力做好政治思想引领工作,引导普陀山佛教协会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发挥佛教界在富国安民、社会治理中的建设性作用,为助力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做贡献。基于此,舟山市委统战部王高瞻部长指示,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可利用自身教育前沿和科研高地的优势,立足“共同富裕”来发掘“佛教文化”的积极价值,立足“佛教文化”来丰富“共同富裕”的文化内涵,集思广益,极深研几,以实际行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言献策、展智献慧。

普陀山佛教协会道慈大和尚亦表示,将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浙江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精神,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学习《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 年)》,按照国家、省、市对普陀山佛教工作的要求,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进一步加强全山思想政治建设、道风建设、寺院组织制度建设、僧才培养、弘法慈善、对外交流与观音法界建设,努力完成普陀山佛教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目标,为建设“四个舟山”,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小康社会贡献力量。普陀山佛教协会积极助力共同富裕,共富之路不仅惠及舟山本地,也造福了千里之外的川黔帮扶之地普陀山佛教协会共富之路的实践,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赞许。

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遵照王高瞻部长指示及道慈大和尚开示,以“佛教文化与共同富裕”为题,向全院法师诚挚邀稿,以求深入理解“共同富裕”这一全民目标,充分挖掘“佛教文化”在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所具的积极作用,共同探讨“共同富裕”在“佛教文化”中的理论回应。课题一经抛出,便得到了全院法师的热烈响应和踊跃撰文,所写所述皆义理圆融,智慧遍及,欢喜充满。

界定法师在《从<阿含经>话“共同富裕”》一文中认为“共同富裕”既是一项国策,也是事关民生社计的热门话题。从佛教角度而言,“共同富裕”一词虽然在佛教经典中没有出现,但佛教经典(尤其是早期佛教经典《阿含经》)却处处闪烁着有着“共同富裕”理念或思想的光芒。法师以《阿含经》为视角,从四个方面阐述“共同富裕”:一是《阿含经》对“共同富裕”的理解;二是《阿含经》中有关“共同富裕”的典型人物;三是《阿含经》认为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四是《阿含经》对“共同富裕”的构想。通过对《阿含经》有关“共同富裕”的新时代诠释,从而试图说明佛教入世理想与“共同富裕”的最终实现带有某种契合,甚至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终极目标上的殊路同归。而当代佛教界(以普陀山佛教界为代表)对共同富裕的助力,无疑是佛教界对传统弘法慈善事业的一大创新。

能进法师在《共同富裕与观音信仰初探》一文就共同富裕这一时代主题,从观音信仰的角度,论证从大乘菩萨信仰及经典中的观音信仰、观音形象及其背后的寓意,以及当代观音信仰的践行等方面,以此来论述观音信仰与共同富裕这个命题,为当代佛教界践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的与时俱进的中国佛教界新气象贡献一点薪火之力。他认为作为中国佛教最具有代表性的观音信仰,既是佛教中国化进程中最为成功的典型案例,也是传承至今最具有代表性的佛教信仰形主流之一,在参与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共同富裕这个时代性命题的讨论中,势必起到不可或缺参与作用且对自身起到极大推进作用的价值与意义。

照慧法师在《佛教的“共同富裕”观》一文认为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历经发展,成为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信仰追求、行为方式及生活习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极其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论文通过对佛教经典中对社会共同富裕,以及对财富的创造和财富的价值观念的相关义理的梳理,探讨了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追求共同富裕的普世价值。

智瀚法师在《从佛教制度视角看共同富裕》一文中站在佛教的背景下,以佛教制度为学科视角,对共同富裕话题展开讨论。从制度建设的伦理内涵与原则作为理论发掘的起点,次第揭示佛教制度中诸如乞食、普请、慈善、分房、丧葬等制度与“共同富裕”的理论回应。最后,总结提出佛教在实践共同富裕建设过程中,所能提供的来自佛教制度文化的理论参考与借鉴。

湛空法师在《从观音文化谈“共同富裕”》一文中认为,观音文化之慈悲、智慧、平等、方便、精进等思想与中央对“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不谋而合,既呼应了“共同富裕”的新征程需要人们的共同参与,走“全民富裕、全面富裕、共建富裕、渐进富裕”之路,也揭示了“共同富裕”的路径探索。因此,观音文化不仅是宗教文化,也含有“共同富裕”文化的深刻内涵。结合我国具体现实情况,从观音文化看“共同富裕”,也将更好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文化力量推动社会进步,一起促进“共同富裕”的转化。

现了法师在《从三阶教“无尽藏法”看共同富裕》一文通过对佛教史上三阶教的“无尽藏法”考察,认为“无尽藏法”以普法布施悲田众生的行为,不仅推进社会公益慈善事业,且促进民众富裕,与“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有着类似之处。他认为中国佛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作为社会力量的一支,应积极参与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中,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应贡献自身的力量。

慧贤法师在《共同富裕:诸佛愿力成就净土的本质要求》一文通过对中国佛教净土宗中的共同富裕观的论述,探讨了净土宗核心理念与社会共同富裕的一致性。文中认为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实现共同富裕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和配合,不出物质和精神,其最突出的体现是经济、文化。

佛教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信仰追求、文化艺术及生活习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极其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论文集》收录的论文针对性地梳理了佛教思想中与“共同富裕”相回应的理论思想,深入挖掘了佛教教义教规中与“共同富裕”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内容,进一步丰富了“共同富裕”的思想内涵,为推动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贡献出了佛教智慧和力量。

今于《佛教文化与共同富裕论文集》付梓之际,再读佳作,不胜欣喜,聊缀数句,权为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