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文选|不可接触者的改信运动

2023-07-11

在印度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中,除了传统的四大种姓外,还有大量的第五种姓,被称之为“不可接触者”“贱民”或“达利特”,他们的地位比四种姓中最低的首陀罗还要低,在一切社会生活中几乎没有任何权利,承担的义务却是无穷之大。在四大种姓中,特别是婆罗门认为,“不可接触者”是不洁净的,若不小心碰触到他们,自己的身体和灵魂都会受到染污,因此他们绝对不会碰触此阶层人的身体,“不可接触者”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在印度历史上无论哪个朝代,种姓制度一直都存在于日常的统治之中,被视为“贱民”的不可触者,一直都是社会最底层的人员,被其它种姓所歧视。他们所做的是像清厕所、化粪池、阴沟、下水道这样容易染病的脏活;而在在公共场所也没有任何权利,不仅被禁止在公共水井中取水,参拜神庙,也不能与其他人分享食物;他们只能居住在村庄外围被隔离起来的聚居地,与村子其他部分是相隔绝的,他们走路都要把扫帚绑在腰上,扫掉自己的脚印,据说,因为他们的脚印会带来染污。这些不平等的思想与近代西方兴起的民主制度大相径庭,常被批判为反现代化的落后制度,在19世纪时就引发了多次动乱,迫使当政者给与了他们一部分享用权利,但在生活当中的落实却极其艰难,乃至到了21世纪的今天还有一部分印度人秉承着这种制度,实践着这种思想。不过从19世纪开始,不可接触阶层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已经觉醒,知道这种制度,早该消灭,而他们手中的武器,便是提倡“各种姓平等”的佛教。

在二十世纪初期,一位深受欧美人权思想影响,属于“不可接触者”的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在印度发起了反抗印度教种姓制度的改信运动,这位在印度近代佛教史上有着巨大影响的人物即是—安贝德卡尔,他是印度历史上第一个念完大学并最终获得博士学位的“贱民”阶层,他有着很高的政治地位和良好的教育背景,曾任印度政府机关司法部长、宪法起草委员会主席等职务,但一直都不被印度传统的社会环境所接受,在遭受种种不平等待遇后,安贝卡决心改变这种境况。

安贝卡在青少年时期就已经接触过佛教,他深深的感触到,只有佛法才能拯救他们这种不平等的现状,改变“不可接触者”阶层的命运。于是,1956年,在佛陀涅槃2500周年的时候,安贝卡带领几十万“贱民”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改信佛教运动,他们在一夜之间都放弃了自己的种姓身份和印度教信仰,皈依佛教,以佛法为依靠来捍卫着自己的权利,紧接着三个月内有300万人举行了大皈依。这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皈依与改信,他代表着佛教在印度消亡后,又一次活了起来。

安贝卡被称为“印度佛教复兴之父”,作为印度佛教复兴的伟大先驱者,他对印度佛教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而他引领着数百万人改信佛教更是他对佛教思想的确认,如他所言:“一旦确认佛教是一种社会福音,它的复兴将会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