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诗词鉴赏》五十二

2024-03-18

送大基丕长老住补陀

释惟一

浮幢王刹香海界,古佛圆通门大开。

翠岳峨峨参碧汉,鲸涛湱湱震晴雷。

沩山踢倒净瓶去,黄檗取将禅版来。

一句迥超千圣外,丛林气象追□回。

【背景】

此诗出自《了堂惟一禅师语录》卷三(《卍续藏》第71册第474页下),《普陀山诗词大全》在“明代”部分有收录。从《普陀山历代住持传》的考证来看,大基行丕禅师住持宝陀寺的时间为明洪武三年(1370),因此本诗的写作时间,当为此年前后。

微信3.18图片_20240318094800.jpg

【鉴赏】

大基行丕禅师曾于明洪武三年开始住持普陀山宝陀寺,至于其是否终于于宝陀寺,则无相关史料记载。惟一禅师的生卒不详,其与南京天界寺季潭宗泐有诗偈交往。而大基行丕是否能谒过惟一禅师,也不得而知。了堂惟一禅师曾住锡过天宁寺和天童寺,敬中普庄(1347-1403)曾归其门下,虽然史籍对其所言甚少,然只言片语中足见了堂惟一在当时教界有着重要影响。从这首七言律诗来看,惟一禅师对大基行丕评价甚高,将其与沩山、黄檗相提并论,足见器重之高。

本诗在首联中以大开大合的方式,描述了整个世界的相状,即“浮幢王刹香海界”,把整个浩瀚宇宙都一并囊括于内,这与《长阿含·世记经》中所描绘的世界原貌大体契合。而“古佛圆通门大开”中的“古佛”,是指观音菩萨在过去世成佛的佛号“正法明如来”。这两句诗所谈的地域范围虽然很大,但中心点只有一个,即观音菩萨的圆通法门无边无际、无始无终,只要一门深入,无论何世何时何地,皆能够证入圆通,足见此法门广大,遍覆一切。

颔联是对普陀山的总体鸟瞰,“翠岳峨峨”形容群山苍翠,延绵不绝;“参碧汉”是形容山势之险及山体之高;“鲸涛湱湱”形容大海涛声之巨急,“震晴雷”指涛声之声响。从前面四句来看,先是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无限放大,从宏观层面谈圆通法门影响之巨;紧接着谈到普陀山兼具山海之胜,实乃修习耳根圆通的绝好道场。

到了颈联句时,又开始将两则禅宗公案引入诗中。沩山曾在百丈座下当典座,百丈禅师为了公开选拔接班人,“遂拈净瓶置地上,设问云:不得唤作净瓶,汝唤作甚么?”当百丈询问沩山时,“伪山踢倒净瓶而去”。这则公案是指习禅当不拘泥于事相与文字相以及语言相,而直截了当地予以打破这些葛藤,方能悟入真谛。第二个公案是黄檗禅版。临济义玄曾在黄檗座下参禅,义玄离开黄檗时问其去何处,义玄回答说“不是河南,是到河北去”,黄檗举棒便打,义玄接棒后也给了黄檗一拳。黄檗叫侍者:“把百丈先师的禅板几案拿来!”义玄则命令侍者:“把火拿来!”这则公案至少有两层用意:一是对诸相的破斥,二是不要过于迷信权威,否则均为禅家桎梏。

尾联是对于了堂惟一禅师对于大基禅师的殷切期望,让期发扬禅宗传统,在开示训导时当言简意赅,“一句迥超千圣外”,禅机往往一句话就够了,话越多效果反而越差,如此才能显示出“丛林气象”。从普陀山的佛教发展来看,其中有两次易律为禅的过程,而这里的“禅”也有不同的支派,如宝陀寺以临济为主,镇海寺(法雨寺)则以曹洞为主,故其禅修门径也不尽相同。从沩山、黄檗二师的传承来看,基本上都是属于南宗系列,其中临济一系法脉尤其昌隆。从这里可以看出,惟一禅师希望大基禅师住持宝陀寺后,将南宗禅进一步发扬光大,并且将禅宗与观音圆通法门相融合,从而开创出佛国禅林新面目、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