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诗词鉴赏》一三五
2025-10-27
祝别公和尚法侄
释幻敏
大树攀枝讵偶尔,降真御世锡麟趾。
鹏抟九万耀天衢,椿荫八千辉锦里。
香象呈祥二足尊,玉龙发蔼五宗纪。
吾门数代隐岷江,山海重光新直指。
【背景】
此诗收于《普陀洛迦山志》卷八,《普陀山诗词全集》亦有收录。在前人所撰山志中暂未有所见。

【鉴赏】
诗题中的“别公”,当指康熙年间法雨寺的住持别庵性统大师,其祖籍为四川安岳人,出生于川东高梁(今重新市梁平区)。从诗中的“吾门数代隐岷江”一词来看,“泯江”是嘉陵江的支流,泛指蜀地,故可知幻敏大师也极可能是四川人。而性统大师从明州天童寺得法,天童寺是临济法系,木陈道忞继密云主持天童,其法嗣下有丈雪通醉,而丈雪法系盛行于四川、贵州一带,故而幻敏大师与别庵性统的法师父乃是同门,故称性统大师为“法侄”,二人在天童寺应该有所交涉且有一定的法门情谊。
诗题为“祝别公和尚法侄”,称“别公和尚”,说明别庵此时已住持法雨寺。从法系而言,作为“法侄”的别庵能住持名山道场,这对于本法系而言自然光耀无限。诗的第一句也直言不讳地称别公为“大树攀枝”,即总算出人头地;“讵偶尔”是一种反问,意思是别公能够为法门增荣,难道是偶尔的吗?在第二句里便指出别庵大师生来便不同凡响,史载其母李氏在怀孕时,其父梦到白龙浮在江面上,怀里有一个男童,白龙嘱其妥善保护。而凑巧的是别庵大师俗姓“龙”,所以称其为“锡麟趾”(即“麒麟趾”),即贤德之士,具有很深的福德因缘。
而次联的“鹏抟九万耀天衢,椿荫八千辉锦里”,“鹏抟九万”典故源于《庄子·逍遥游》,而元代乔吉在《中吕·山坡羊·寓兴鹏抟九万》里有“鹏抟九万,腰缠十万,扬州鹤背骑来惯”之句,意在指别庵大师已取得极高的成就;而“椿荫八千”则指父母为别庵大师取得这些成就作了很多的功德铺就,“辉锦里”带有光宗耀祖之意。而“香象”乃是对佛菩萨的称谓,“二足尊”同样是佛的尊号,因佛在两足众生中最为尊贵。而僧人贵为三宝之一,故而喻为“香象”“两足尊”也并不为过;“玉龙”本身有二义,一是指古代玉龙得以重光,二是别庵大师俗姓“龙”,故借指大师;“发蔼”乃是指草木繁茂,寓指道场兴盛。“五宗”乃是指南宗传承下的五个禅宗派别,分别指沩仰、临济、曹洞、云门及法眼。“纪”乃是指法系的传承情况。因此这句诗的意思是:别庵大师使禅门五家得到了发扬光大。实际情况是,法雨寺据说为曹洞宗的道场,至于开山者大智禅师与继承者别庵大师究竟所接何法系,似乎都并不明朗。
诗的最后两句似乎道出了一些历史上的隐情,即“吾门数代隐岷江”,岷江是四川嘉陵江的支流,泛指蜀地佛教;“吾门”至于何种原因“数代隐岷江”,以及为何要“隐”?个中原由已无法得知。据笔者揣测,此是否与明代崇祯年间的汉月法藏(1573~1635)所著的《五宗原》有关?汉月法藏创立了三峰宗,其禅法革新与法系传承在江浙、湖南地区产生广泛影响。《五宗原》系统论述了五家源流,鉴于曹洞宗徒抹杀五家仅单传拈花之事,且昧于五家宗派分出之所以,不知威音王以来无一言一法非五家宗教之符印,故撰《五宗原》以破其谬。然此书为其师密云圆悟所斥,并撰《九辟》《三辟》辟之,汉月法弟木陈道忞亦著《五宗辟》呵之。汉月法嗣潭吉弘忍撰《五宗救》声援其师说法。江南佛教在晚明及清初时,天童、育王均占有重要位置。如果诗中与此事相关,是否能说明幻敏及别庵一系乃汉月法藏的法嗣?若如此,那么别庵在天童嗣法,又嗣的是谁的法呢?然不论如何,在幻敏大师看来,别庵能在普陀山法雨寺立足并与康熙帝保持密切关系,对于本法系来说,已不能用“光宗耀祖”来简单形容了。客观地说,别庵对于普陀山的意义十分重大,故用“山海重光”来予以概括,可谓最恰当不过。
作者: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