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僧感悟|从《坛经》中浅谈生死事大

2023-06-24

《坛经》行由品中五祖有言:“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此经文为五祖弘忍大师交代诸弟子各做偈语中的一段。此段经文中其实五祖大师不单单是告诉弟子作偈,而是有其开示性的,开示的内容,从上面经文看可分三部分,分别是:一,人生在世,生死是大。二,只求福田,生死是二。三,自性不迷,生死解脱。第一部分:人生在世,生死事大。经文“吾向汝说,世人生死是大”。因为,我们生不知道从何而来,所以叫生大;死了又不知道会去哪里,所以叫死大。《销释金刚科仪》曰:“百年光景,全在刹那,四大幻身,岂能长久,每日尘劳汨汨,终朝业识茫茫。不知一性之圆明,徒逞六根之贪欲。功名盖世,无非大梦一场;富贵惊人,难免无常二字。受镬汤则万死千生,遭剉磕则一刀两段。十二时甘受苦辛,五百劫不见头影。顿失旧时人身,换却这迴皮袋。生被刀砧之苦,活遭火汤之灾。”总上所说皆为此娑婆世界众生,亲身体验过的生死轮回之苦,纵使曾经生天享福,福报耗尽,终归三途。所以只要生死不了,此苦将无了时,所以五祖大师才说“世人生死事大”。

第二部分:只求福田,生死是二。此中的“生死是二”意思是说福田和生死是二。经文:“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祩宏大师也有过此方面的开示说:今生能持戒修福的僧人,如果未明真心,对于修行又没有愿力,又不念佛求生净土,这种人来生大多会感富贵之报,又大多因为迷于富贵而造诸恶业,最后堕落三途受苦。即知福田终究不能断轮回,所以五祖大师在此强调修福田和解脱生死实际上没有关系,《无量寿经》谓“世人共挣不急之物”。究竟什么才是生死开关,五祖大师又有第三部分的开示。

第三部分为:自性不迷,生死解脱。经文:“自性若迷,何福可救?”如果众生能了知自性,则能出离生死苦海,而得解脱。此之自性,众生等同如来无二无别,亦为恒常不变。我们通常又把它叫做真如。然此之自性,即是我们众生本具之自性,非从外所求得的。”而福者即是从福田求得之人天福报,故说虽得福,亦不能救生死轮回之苦。要解脱轮回当从从开悟自性下手,即是说修行单单只做表面工作是没用的,一定是从心地下功夫。对于现在学佛人的根基来说,不只是诵经、礼佛、作作功课打打卡,不用心地去修行,这些也只不过为其所造之善业,而这些善业不能解决生死的苦本,真正有用的,是论其修行有没有从开发自性上下功夫,每天修学的进步,也是看其究竟有没有在生活中转烦恼为菩提,断除习气,开发自性智慧,而非计其存储了多少善业,此皆为从事上来说。如从禅宗理上说,就是当见其本有之自性,此自性本自清净,不需众生去清净,此自性本自具足,不需向外去求,此自性不动不摇不生不灭,能生万法。《金刚三昧经》中有喻,迷者如穷子手执金钱而不知有,游历十方,贫穷困苦事事求索。悟的人就如其父亲告诉儿子:“你拿着金钱,随你所用,皆可满足于你。但是你不必过于惊异欣喜,要知道这些金钱是你本来就有的,并不是后从别处所得。”显而易见,众生都是可以了生死,见性成佛的。祖师开示也是告诉我们修行只要用对心,下对功夫,最后都能够了悟我们本有之自性。

佛陀之一代时教,千年来诸祖师大德们的传承,皆为众生能早日脱离此岸生死之苦海,证彼岸之涅槃智慧,代代不辞辛苦的教导着众生,望当今佛子不负远望,体诸圣贤之悲心切切,见自本心,识自本性,解脱生死,广度群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