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土早期观音造像研究》

2021-08-20

著作者:谢志斌 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出版

ISBN:978-7-101-13795-8

观音-佛像-研究-中国-古代

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普陀山佛学文丛

佛教造像艺术,是佛教艺术宝库里的一颗光彩璀璨的明珠。佛教艺术产生于佛教信仰,可以说佛教信仰是佛教艺术的不竭的源泉。囊括一切佛教信仰,大略分为两类:一是对涅槃解脱和菩提觉悟的信仰,断德与智德为对象,这属于理智的信仰;二是对诸佛菩萨以及罗汉尊者乃至护法善神的信仰,慈悲与济世为对象,这属于感情的信仰。佛教艺术,即产生于佛教感情信仰

在博大的佛教艺术中,观音造像艺术对佛教感情信仰的表现力,尤为突出。流行中土的观音信仰,产生于古印度大乘佛教,在表现佛教慈悲济世胸怀上,具有显明的代表性。菩萨俯对众生是种种善巧方便不可思议,众生仰望菩萨是种种祈愿期盼以趣吉祥,由此便衍生出了种种观音信仰修持法门。观音信仰的历史社会影响亦趋多元,由内在的个人精神需求,而表见于外在的世俗生活、社会生活,对中国哲学、宗教、伦理、文学、艺术、风俗等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样的历史演变中,观音信仰对于更多的民众阶层,是由宗教祭礼、法会开示、集中修法、忏拜诵持等等载体表现其影响力的。这时候,往往以观音菩萨的圣象为对境,礼敬圣象如亲对慈容,便能将大众代入到观音信仰的效应之中。由信众感情信仰生活的需求,观音造像艺术应运而生,不断的发展壮大,至今兴盛不衰。千百年来,观音造像艺术以其圣洁、典雅、端庄、亲和等等表现风格,展示着菩萨的慈悲情怀,慰藉着广大信众渴求慈念加护的心灵。

本书即从“中土早期观音造像研究”入手,展示了佛教感情信仰与慈悲情怀。在具体内容上,总共分为六个部分,各以小节具体述说,可以一览概貌。其中,第一章梳理了观音造像在印度的兴起及其在西域的传播历程;第二章介绍了中土早期观音造像的风格流变;第三章分析了中土早期观音造像的不同类型划分;第四章论述了中土早期观音造像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第五章诠释了中土早期观音造像的宗教内涵;最后的结语部分则阐述了观音造像的艺术价值及其现实意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