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乘》

2021-08-26

众香润纸 雅人清致 ——评《香乘》

香,萦绕于鼻尖,或清甜或浓郁,缥缈且悠远,沁人心脾。品鉴名香是古代文人的日常雅趣之一,正如生活于明末清初的文人周嘉胄在其著作《香乘》的自序中所说的:“霜里佩黄金者,不贵于枕上黑甜;马首拥红尘者,不乐于炉中碧篆。”从秦汉到清朝,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外商贸往来频芿,外来香药与佛教的传入带动了蓬勃的用香文化的发展,并从精神上糅合本土道教与儒家思想,内化中国特有的香道传统。

《香乘》一书,作者周嘉胄,字江左,明末淮海(今江苏扬州)人。擅长装裱等工艺,著有《香乘》一书,李维桢为序,崇祯辛巳(1641)刊成。周嘉胄编写《香乘》,花费了二十余年的时间方才完成,采摭极博,是研究、品评香道者必读的书籍之首。全书共二十八卷,分为香品五卷、佛藏诸香一卷、宫掖诸香一卷、香异一卷、香事分类二卷、香事别录二卷、香绪余一卷、法和众妙香四卷、凝合花香一卷、熏佩之香、涂傅之香共一卷、香属一卷、印香方一卷、印香图一卷、晦斋香谱一卷、墨娥小录香谱一卷、猎香新谱一卷、香炉一卷、香诗香文各一卷。作者在书中详细记载和收录了各类香料的赏鉴之法,香品香事、香的种类、焚香的器物、香疗的方法、香诗香文等,旁征博引,可谓集明代以前中国香文化之大成。

佛教的发源地印度是盛产香料的国家,佛教典籍中也多以香作为接引众生的方便法门,如《楞严经》中的香严童子在诸比丘烧沉水之香,见到香气寂然来入鼻中,观察此香气“非木、非空、非烟、非火,去无所著,来无所从,由是意销发明无漏。”由此悟得“尘气倏灭,妙香密圆”的圆通法门;在《楞严经》中还赞叹众生忆佛念佛之心为“香光庄严”。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所译的《维摩诘经》中也有香积佛与众香世界的经句。在佛弟子日常的信仰生活中,通过香的一缕青烟来供养佛菩萨。在表法的意涵中,香被赋予了戒行清净的表征含义。关于佛经中所提及的香料,在《香乘》中专门设有“佛藏诸香”一卷,予以记载。

《香乘》一书历来被喜爱香道的文人雅士所推崇,收录在清乾隆年间编撰的《四库全书》之中。2014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了《香乘》一书,由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常务副院长会闲法师主编,共分为二函十二册,以宣纸线装的形式使这部香道名著再次出现在人们面前,为我们展示了古代文人芳香四溢的雅致生活与穷工极态的器物之美,其中“佛藏诸香”的记述与考据对于佛教的物质文明中香的使用是极具参考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