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诗词鉴赏(八十六)

2022-05-16

题王梦惺居士《菜园文稿》

弘一法师

文以载道,岂唯辞华;内蕴真实,卓然名家。

居士孝母,腾誉乡里;文章艺术,是其余技。

士应文艺以人传,不应人以文艺传;至哉斯言,居士有焉。

                                                  ——庚辰仲秋,晚睛老人

【背景】

此题词录自《弘一大师全集》第八册第27页,作于1940年。《弘一大师年谱》说“是年春仍闭关永春蓬山,时有衰病,谢绝访问”,可见此时大师驻锡于永春。据王梦惺(王锦机)之子王尔康(曾任福建师大古汉语文学系教教)介绍,弘一大师在1940年秋为王锦机居士所著的《菜园文稿》扉页上手书代序诗(即本诗),并赠其“慈风草堂”横卷书法一幅。其时王锦机任永春县图书馆馆长,为弘一法师在永春时的执事弟子,一直“接席侍教”于法师身边,直至1940年11月10日离开永春,“旧历十月初九日,自永春赴南安灵应寺”(《年谱》),其所述时间大体是准确的。

【鉴赏】

“文以载道”,是这一句老话,语出宋代大儒周敦颐的《通书·文辞》:“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意思是说把马车装饰得极其豪华,却仅仅当个摆设,那么它人价值又何在呢?因为马车是用来载物拉人的,不是用来观赏的。诗文也一样,若不能用来承载思想或观念,就等于废纸一张,这是自古以来诗文创作所遵循的普遍原则。与此相近的一句话叫“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此处的“文”,不仅是指文采,更重要的是指要有内容,与“道”属同一所指。

弘一法师在给王锦机先生《菜园文稿》题字中既然说“文以载道,岂唯辞华”,能否理解为《菜园文稿》言之无物?当然不能这样理解。实际上弘一法师所阐述的是一种普遍的创作规律,即“文”是形式,“道”才是灵魂。若仅有华丽辞藻,看上去高大上,实际上如饮白开水,那就不能名之为“文”。在弘一法师看来,上好的诗文必须要“内蕴真实”,需要揭示生命的真理与规律,如果具备了这些,那“卓然名家”乃是水到渠成自然成就,无需刻意为之。上述四句旨在阐述创作规律,并没有直接对《菜园文稿》进行点评,但似乎较为含蓄地赞扬王锦机的诗文既有“文”也有“道”,可视为一种隐性的褒扬。

从“居士孝母,腾誉乡里”两句来看,王锦机不仅文采好,有思想,有思想,更重要的是他的人品出众,其中“孝母”善行更是声名在外,博得乡里乡亲的一致赞誉。因此,这才是王居士人生中的亮点和大书特书之处,至于文章艺术,相比于忠孝仁义之道来,则仅为“余技”——雕虫小技而已。这四句似乎透露出一个信息,除了王梦惺对母亲尽大孝之外,能不能将《菜园文稿》的核心思想理解为弘扬中国传统的孝道思想?根据我个人的理解,这种可能性还是存在的。

在题词的后四句中,重点为前两句,即“士应文艺以人传,不应人以文艺传”,将“人”以“文艺”二者的关系作了厘清,即人品远大于文艺作品,如果以作品来扬名,而不是以人品来判立作品,那么就要陷于知见颠倒。比如我们在读《满江红》时,首先折服的是岳飞的民族气节;而赵孟頫的书法虽冠绝千秋,但其人品却受到后人诟病与指摘。当然,弘一法师是从佛法修为的角度来阐述此理,认为文章相比于人品与道义,则似乎显得微不足道。至于如何理解“文艺”与人品的关系,那是见仁见智之事,在此不作过多评说。

而题词的最后两句是“至哉斯言,居士有焉”,这是对王梦惺的诗文与人品的正面肯定与赞誉。从相关资料中可看出,王梦惺居士在担任民众教育馆馆长期间,设立民众书报所、民众学校、民众义诊所;在担任永春图书馆长期间,还帮助一些贫困学生解决学费,并设立助学金,在民众中有着较佳的口碑。

 

【注释】

①王梦惺:即王锦机(1906-1978),初名振梭,字进忠,号梦惺,晚号确斋,福建永春县城北门内人,毕业于厦门集美学校师范科。曾任永春教育局代理局长、县民众教教育馆馆长。三十年代后期,与郑翘松、王星若等人发起组织校谷诗社。平生有《菜园文稿》《慈风草堂诗集》等存稿,还为弘一法师笔录《佛教简易修持法》,编纂《弘一法师年谱》等(《永春县志》)。

②文以载道:文章(文字)是用来承载道理或学说的。语出宋·周敦颐《通书·文辞》:“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

③腾誉:名誉升腾,即扬名。

④至哉:犹言“好到了极点”。

⑤庚辰:即1940年。

⑥晚晴老人:弘一法师晚年自号。夏丏尊《怀晚晴老人》:“有时也自称晚晴老人。据他和我说,他从儿时就欢喜唐人'人间爱晚晴'(李义山句)的诗句,所以有此称号。”

 

责编|演修

文图|界定

编辑|唐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