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感悟,2020本科班师生为母亲诵经祈福

2021-05-12

5月9日,是一年一度的母亲节。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离尘出家,最先体会到的是离家的滋味,风吹掉了树梢的叶,吹到了天上,越吹越远,最终成了断线的风筝。人生恰如这一叶一筝,未离家时不知父母千丝万缕的牵挂,离家远行后才知牵挂已然于不知不觉中,随着自己的行迹而悄然断落。

 

 父母的担心从不会减少,但无奈的是时间和我们,都是一样仓促。忽地一下长大了,又忽地一下飞远了。但是很少人会记得,母亲也曾经是一个小女孩,用尽了柔情,将我们养育。多年以后,当我们双手亲拭油污,掸去灰尘,才懂一句“辛苦”对于这份爱太过于苍白。

 5月9日晚自习时,2020本科班班主任能智法师,母亲节带领同学们为母亲诵经祈福,并在诵经前对同学们讲述佛教的孝道观。

 儒家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孝经》中也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而出家要求“独身禁欲、剃除须发”等等,这些好像都与我们传统文化所提倡的“孝道”背道而驰。法师引用大乘经典的教证以及公案,给同学们讲述了佛陀也是非常重视孝道的,所以佛教中的孝与儒家的孝并不相违。

法师首先引用了《德育宝鉴》中的一则公案——《杨黼活佛》:

 明代时,杨黼仰慕蜀中无际大师,往访之。途中遇一老僧呼杨黼姓名,曰:“无际大师是我师父,命我迎接你,并带给你一句话。'见无际不如见活佛'。”杨黼问:“佛在何处?”僧曰:“往东回家去吧,见披着被褥,倒穿鞋子的便是活佛。”杨黼听了老僧的话,便披星戴月地往家赶去。

 夜半到家敲门,杨黼的母亲听到敲门声,心里非常欢喜,自知是日思夜想的儿子,就急急忙忙的,披着被褥,倒穿鞋子,跑出来开门。杨黼见此情形大悟,自此以后,竭力孝亲。后来临终时,诵《金刚经》四句偈安详而逝。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报恩品》中有言:“善男子!于诸世间,何者最富?何者最贫?悲母在堂名之为富,悲母不在名之为贫;悲母在时名为日中,悲母死时名为日没;悲母在时名为月明,悲母亡时名为暗夜。是故汝等勤加修习,孝养父母,若人供佛,福等无异。应当如是报父母恩。”

 佛陀在经中告诫弟子,应当勤伽修习孝养父母,这和供养佛陀所获得的功德没有差别。佛在《大集经》里也讲过:“世若无佛,善事父母,事父母者即是事佛。”

净土法门中的“净业三福”第一福就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我们知道“菩萨乘和声闻乘”的区别就在于发心上,如果发的是“出离心”就是声闻乘,发的是“菩提心”那就是菩萨乘。经典里讲到如何生起菩提心的时候,讲了七重因果,其中第一个就是“知母”然后是“念母恩、报母恩、修慈、修悲、增上心,最后是发菩提心”等等。佛教中所阐述的孝更为宽广,是将一切有情都视为自己的母亲,要帮助一切众生都离苦得乐。佛教有很多与孝道有关的经典,如《地藏经》《盂兰盆经》《大般涅槃经》等,还有《佛说净饭王般涅槃经》中讲到净饭王命终后,佛陀为父王抬棺。这些经典都在阐述作为佛弟子应以孝道为根本。

 没有谁能比父母对我们的呵护更加恳切的。父母是除我自己之外最近的人,在很多方面,比我更爱护我自己。父母待儿女之情就是慈悲,是大悲心在世俗情感和社会关系的写照,如果我也爱护自己的父母,就是菩提心的显发。慈悲与菩提,就藏在父母子女的情感之中。

 《孝经》中也有言:“曾子问孔子:'学生很冒昧地向老师请教,圣人的德行,就没有比孝道更大的吗?'孔子说:'天地所生的万物,最尊贵的是人。人的德行,没有比孝道更大的了'。”

又有言:“孔子说:'君子教孝道,不用每天挨家挨户上门去教。对自己的父母尽到孝道,就是教天下为人子的尊敬他的父母'。”可见佛门之所说,与中国之传统是一样的。

 法师开示完毕,同学们便如法如仪地诵读《金刚经》。最后回向,愿以此诵经功德,祈愿现世父母及一切如母有情,现前能获得人天安乐,究竟能成就无上佛果。

至诚诵经

回向祈愿

再次祝愿天下母亲,平安喜乐。